楠木軒

“十三五”,這5年丨智能交通便利百姓出行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2019年9月25日16時20分,7架大型客機依次從跑道起飛,這座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全球建設規模最大的新建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

2019年底,全國487個高速省界收費站全部撤銷,ETC用户累計超過2億,解決了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長距離擁堵現象頻發問題。

作為我國智能高鐵的“新標杆”,京雄城際高鐵預計2020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從北京到雄安只需1小時左右,京津冀區域路網布局將進一步完善,有助於雄安新區加快產業聚集。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作為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我國交通運輸發展迅速,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72%的高速鐵路、43%的高速公路竣工並投入使用,45%的農村公路實現了新建和改建。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表示,“十三五”時期,交通運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給人民羣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啓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交通網絡不斷加密擴展

2018年9月23日6時44分,G5711次高鐵列車從深圳北站徐徐開出,7時03分正點抵達香港西九龍站,這是首班從內地駛往香港的高鐵,標誌着廣深港高鐵全線貫通,香港首次連入祖國高鐵網。

“十三五”時期,“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國家高速公路網71118主線骨架基本形成,我國路網覆蓋進一步擴大。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規劃所副所長樑棟説,鐵路網對20萬人口及以上城市的覆蓋率由2012年的94%擴大到2019年的98%,對50萬人口及以上城市的覆蓋率由2012年的28%擴大到2019年的86%,香港進入了全國高鐵網,除拉薩外的所有省會城市均已通高鐵。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羣內2小時暢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間實現1000公里4小時通達、2000公里8小時通達。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交通運輸部去年啓動了‘十三五’階段性的評估工作。從評估情況看,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23項主要目標進展良好。”李小鵬説。

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將達到14.6萬公里,覆蓋大約99%的20萬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鐵(含城際鐵路)大約3.9萬公里,繼續領跑世界。公路總里程將達到51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將達15.5萬公里左右,連通了超過99.8%的20萬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內河航道大約12.7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里程1.65萬公里以上。全國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將達到2530個,民用運輸機場將達到243個。“十三五”目標將如期完成。

智能化增強管理服務效能

看交通運輸產業建設如何,看看春運就知道了。

春運是交通運輸行業保障人民羣眾出行服務水平的一場大考,2016年以來,春運總客運量一直保持在30億人次左右的高位運行。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委託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的春運第三方監測和調查顯示,人民羣眾出行距離從2016年的375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394公里,跨省出行人數比例也從37%增加到43%;出行方式從以道路和鐵路為主,逐步向空鐵聯運、鐵鐵聯運、鐵路+自駕等多方式聯程出行轉化,購票方式從車站現場購票轉為互聯網購票,互聯網購票比例從2016年的67%上升至2019年的81%;人民羣眾對春運出行服務感到滿意的比例從2016年的69%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78%。

“數據變化的背後,充分體現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手段為交通領域帶來的變化,便捷的出行方式讓人民羣眾體會到幸福感和獲得感。”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岑晏青説,以自動駕駛車輛出現為標誌的第三次交通革命正在發生,人類利用信息通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帶動智慧鐵路、智慧道路的出現。

“十三五”時期,我國智能技術在交通產業得到廣泛應用。交通基礎設施、運載裝備、經營業户和從業人員等基本要素信息全面實現數字化,各種交通方式信息交換取得突破。全國交通樞紐站點無線接入網絡廣泛覆蓋。鐵路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貨運業務實現網上辦理,客運網上售票比例明顯提高。基本實現重點城市羣內交通一卡通互通,車輛安裝使用ETC比例大幅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前裝率和使用率顯著提高。

補短板加大脱貧攻堅力度

對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道林鎮龍泉湖村村民朱戰武來説,家門前曾經的那條土路讓他記憶深刻。“真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進出都不方便。在2018年之前,種水稻、侍弄魚塘,一年收入不到10萬元。2019年4月修了自然村公路以後,我的幸福感就高多了。”現在,朱戰武有果園,種了50多畝黃桃,成熟後都不用運出去,每天來體驗採摘的就有一二百人。加上原先的50畝水稻,種植雙季稻一年收入有五六萬元,現在一年收入在30萬元左右。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注重發揮交通運輸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多措並舉抓好交通扶貧工作。先後印發《“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支持深度貧困地區交通扶貧脱貧攻堅實施方案》《交通運輸脱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補齊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還大幅提高貧困地區車購税補助標準。其中,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補助標準提高到平均工程造價的70%以上。“十三五”時期,累計對貧困地區投入車購税資金超過9500億元,佔全部車購税的68%,其中超過2700億元車購税資金用於支持“三區三州”等特殊困難地區交通項目建設。

在不懈努力和巨大投入下,截至2019年底,全國農村公路里程已達420萬公里,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截至今年8月底,基本實現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交通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建設和“快遞下鄉”工程加快推進,“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户”雙向運輸服務進一步打通,一批特色產業乘勢而起,助力提升貧困地區教育和醫療保障水平,城市文明、基本公共服務隨着交通的改善逐步向貧困地區縱深覆蓋。

今年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門將繼續強化部省溝通協作,堅決高質量完成交通運輸脱貧攻堅的收官任務,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做好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確保交通脱貧攻堅成果成色足、質量優。(經濟日報記者 齊慧)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