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牛!餘杭這個男人出名了!政府津貼4萬元!購房補貼80萬!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綜合

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公佈了50位入選2020年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的人員名單。餘杭益民農業生產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沈興連,作為入選的3位農村實用人才之一,榜上有名!

據政策,我區的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可享受:

市政府頒發的榮譽證書和市級、區級各2萬元一次性津貼。

非餘杭户籍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的子女就讀區內義務教育段民辦學校,按實際學費給予每生每學期最高1萬元補助,最長補助3年。

按3000元/人標準,享受每兩年一次的市級健康體檢。

按8000元/人標準,參加每兩年一次的高層次人才國內學術休假。

按3000元/人/年標準發放“旅遊券”,用於景區景點門票、民宿酒店等消費。

在申報科技項目和科研經費等方面,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考慮。

可被認定為杭州市D類人才,若無房、無車牌,可申請80萬元購房補貼及最高5萬元小客車上牌補貼。

沈興連為什麼可以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因為他有特殊貢獻!

沈興連是一名平凡農民,卻耕耘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是千萬黨員中的一員,身體力行為”人民服務“!他把水稻綠色防控基地打造成“風景田園”。

入選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沈興連的心情非常激動。他感慨地説:“這看起來是一份個人榮譽,但託舉起榮譽的,是全體社員的共同努力,還有黨和國家對農業發展、對我們農民做事業的支持!我們有信心做得更精、更大、更強,為鄉村振興多作貢獻。”

聚焦農機服務  示範帶動共致富

沈興連是土生土長的餘杭仁和人。1978年高中畢業後,他回村務農,同時擔任村裏團支書。1987年,他被選調到東塘農機站工作。在農機服務崗位鍛鍊的十多年間,沈興連積累了豐富的農機操作和管理經驗。1999年,他負責經營東塘農機公司。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

2008年,為更及時有效向農户提供農機和植保服務,沈興連牽頭組建杭州餘杭益民農業生產服務專業合作社。目前,社員已發展到100名,固定資產1170萬元,擁有農機裝備103台套,擁有機庫、烘乾用房等技術用房3100平方米。全面實行“機器換人”後,合作社由原來單一的水稻機插服務增加到糧油和蔬菜生產的全程機械化服務,新增統防統治、糧食烘乾等服務。近5年,累計為餘杭區2479户農户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48.29萬畝次,機械化烘乾糧食2萬餘噸。

開展培訓服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不斷提升農户的管理技術水平,沈興連設立“田間學校”,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邀請專家現場授課示範。已免費培訓52期,惠及3021人次,實地指導4027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940份。他還建立了殘疾人種養業扶貧基地,安置困難殘疾人10名,常年為40餘名殘疾人解決農業生產方面難題,為他們免費提供農機服務和種子種苗。

創新農作制度  機器換人走在前

創新土地流轉模式:

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的沈興連,對土地的感情相當深厚。深知土地資源寶貴的他,在看到冬天有不少農田處於季節性拋荒時,心中非常焦急。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冬閒田“綠起來”。2009年10月,在區農業農村局和仁和街道支持下,他與新橋、東塘和永泰3個村的農户簽訂了土地季節性流轉合同,採取由合作社無償耕作600多畝冬閒田,在次年6月收穫油菜籽並插種晚稻苗,再將農田歸還農户的方式流轉土地。這個創新的流轉方式,有效減少了冬閒田規模,穩定了糧油種植面積,減輕了農户的晚稻生產成本,又為合作社增加經濟收入,真是一舉多得。此舉開創了浙江省的土地流轉新模式,被列為全省農作制度創新典型,得到省裏領導的充分肯定。近年來,該流轉模式得到持續推廣。2019年,合作社糧食複種面積已達6013畝。

探索 “ 機器換人” :

在技術更新上,沈興連積極探索“機器換人”。合作社率全省之先引進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駕駛插秧機,建立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高產示範區和水稻全程數字化生產示範基地,糧油生產機械化率達100%。為保證糧油產品品質,在安裝農機作業遠程控制系統和農業物聯網基礎上,建立農業電子商務和大米、菜籽油的溯源防偽平台。

他研發的“油菜種植打穴機”成功申請實用專利,年應用面積達12萬畝以上。他非常注重新設備的試驗與示範推廣,比如在引進水田耕整機和水稻穴直播機後,先在合作社內試驗,在取得良好成效後,才在農户間示範推廣。

科技成果豐碩:

同時,他創建的“沈興連糧油技能大師工作室”已被列入杭州市鄉村產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單,與浙江農林大學合作建立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在提高研究生專業應用能力上已發揮作用,也能為社員解決一些生產問題。他不斷地傳承總結技術,研究成果豐碩,目前工作室已發表論文9篇,有發明專利1項,制定地方標準2項。與此同時,他積極與科研院校合作,探索水稻“肥藥雙控”“定量栽培”“兩壯兩高”等栽培技術和“稻鱉共生”“稻蛙共生”等種養模式。2012年,合作社的油菜籽畝產達242.5公斤,成為“浙江農業吉尼斯”記錄,試驗成果在長三角得到示範推廣。

 獲得榮譽情況: 

至今,合作社已先後獲”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全國農機合作社示範社”“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全程機械化示範合作社”“全國創新示範農機合作社”和“杭州市勞模集體”等榮譽。沈興連個人也榮獲全國20佳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杭州市創新農作制度示範帶頭人、最美杭州人——十佳殘疾人、杭州市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


三產融合發展  疫情之下顯擔當

 推出優質農產品: 

“吃得放心”是當前大眾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沈興連覺得糧油產業也要回饋消費者的呼聲,延長產業鏈,拓寬銷售渠道,增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他採用“綠色生產+稻米加工”模式,水稻生長過程中不灑農藥,使用沼液和秸稈還田施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在保證原料品質基礎上,他引進加工鏈,把油菜籽加工成土菜油、把生產的“蚊帳稻”加工成“寶寶米”、把蝦田裏出產的水稻加工成“孝順米”(該米榮獲“2018浙江好稻米”稱號)。在12月底舉辦的第三屆“餘杭好稻米”評比中,合作社的嘉禾香1號榮獲“餘杭好稻米”金獎。

三產融合發展: 

沈興連在推廣水稻綠色防控技術時巧妙結合了“風景田園”建設,以打造“現代科技農業+農事體驗”的農旅文化基地為目標。如今的漁公橋村千畝糧食現代農業園,農田景緻應時變幻。溝渠田邊栽種不少開花綠植,四季鮮花不斷,真正呈現出“村在園中、家在景中”的風景田園。漁公橋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慕名前來體驗田園風光和鄉村美景的遊客絡繹不絕,沈興連也對外開設了親子插秧比賽、稻作文化課堂等農耕體驗活動。

積極抗疫顯擔當: 

去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正常的農事節奏。沈興連第一時間投入疫情防控:作為志願者搶收“菜籃子”基地蔬菜,參加餘杭區規模糧油基地便民配送服務,捐贈1660元為醫院採購防護服,為居家隔離家庭捐贈大米1700餘斤,捐款捐物總價值超10000元。其子沈奇鵬(杭州科益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研發的智慧食堂在線訂餐系統免費提供給企事業單位使用,避免食堂集中就餐產生交叉感染。他用實際行動彰顯當代農業人和產業帶頭人的擔當。

近年來,餘杭區按照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要求,持續加大“三農”人才引培力度,通過定政策、引人才、育人才、用人才等舉措,不斷激發農業領域創新創業熱潮,提升農業人才綜合能力,“三農”人獲得重磅榮譽的喜報不斷:2008年至今已有6位農村實用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張高立等7人獲2018年杭州“鄉村豐收人物”榮譽;”櫻桃匠人“周海東獲全國勞模榮譽;鄭洪廣被評為2018年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潘浩亮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何林海被農業農村部授予“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貢獻農民”;任含生、劉俊、俞榮華獲“餘杭工匠”稱號……

這些奮鬥着的鄉村振興領頭雁們,正為餘杭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