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7月28日訊(記者楊佳峯)“這些水分別來自沱沱河干流、沱沱河支流、楚瑪爾河、尕爾曲源頭、尕爾曲支流、布曲雁石坪段——一句話,它們都來自長江源。”7月2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二屆長江源科考水文與生態組5名成員完成了長江源15個點位的河水取樣工作。當他們將50瓶樣品水一字排開時發現色彩斑斕,該校環境學院副教授江聰表示,樣品水可以直觀看到長江源的水環境與生態差異。
楚瑪爾河是長江源頭的北支源流,藏語意為“紅水河”。特派記者何曉剛 攝
長江源水系主要由北支楚瑪爾河水系、西支沱沱河水系、南支當曲水系組成。楚瑪爾河是長江源頭的北支源流,藏語意為“紅水河”。當曲是長江源頭的南支源流,藏語意為“沼澤河”,蒙古語稱“犛牛河”,長352千米。布曲支流尕爾曲,曾稱木魯烏蘇河,長167公里,因水量充足而引人注目。沱沱河是長江源頭的中支源流,現被定為長江正源,蒙語意為“紅河”。
沱沱河是長江源頭的中支源流,蒙語意為“紅河”。特派記者何曉剛 攝
50瓶水樣品中,最為清澈的樣品水取自尕爾曲支流,而最渾濁的水來自沱沱河支流。江聰表示,尕爾曲支流之所以清澈是因為該河流有地下水的補給,而渾濁的沱沱河支流是因為冰雪融化水流湍急衝刷河牀所致。
長江日報記者發現,取自楚瑪爾河的河水呈現與眾不同的紅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構造地質學副教授申添翼表示,楚瑪爾河的河水之所以呈現紅色,是因為在這裏地表出露的岩石主要是新生代古近紀的磚紅色、紫紅色岩石,河流流經這些地區後,將岩石中的物質剝蝕帶入河流中,導致河水變成了紅色。
取水樣品一字排開呈現不同的顏色。特派記者何曉剛 攝
申添翼進一步解釋,這些紅色的岩石主要形成於古近紀,也就是距今5000多萬到2300萬年之間的時期,它們記錄了豐富的與高原隆升過程相關的地質信息。在距今3000多萬年之前,可可西里盆地海拔還非常低,是一片很大的湖泊,而這個時候南邊的唐古拉山已經非常高了,所以河流把南部唐古拉山的岩石搬運到可可西里的湖泊中沉積下來;在距今3000萬-2300萬年之間,可可西里盆地西邊和北邊的崑崙山也開始逐漸抬升,這時候來自崑崙山的物質也被搬運到可可西里盆地裏沉積下來,這樣的地形地貌變化也基本奠定了現今向東的河流流向格局。
科考隊員在取水樣。特派記者何曉剛 攝
在這兩個階段,可可西里盆地總體上處於一種氧化的環境,沉積物中的Fe元素在沉積過程中,發生緩慢的氧化作用,形成了氧化鐵,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鐵鏽,把岩石的顏色染成了磚紅色、褐紅色,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紅色地層。
到了2300萬年之後,可可西里盆地內沉積的地層變成了灰白色,這説明當時盆地的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研究顯示,這一時期,可可西里從一個半開放型的湖泊變成了一個高海拔、半乾旱的封閉型山間盆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高原面貌也逐漸形成。
【編輯:張靖】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