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距總統大選投票日只剩十餘天的時候,美國再次對台軍售。這是今年以來美台之間的第3起軍購案,也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的第8起軍購案。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總金額為18億美元的軍購案中,部分武器具有進攻性的特點,這是對中美關係的又一次嚴重挑釁。
中美的三個聯合公報對美台武器軍售問題曾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尤其是在 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中,美方已經宣稱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的台灣武器出售政策,在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數量上不會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的供應水平,並將逐步減少對台軍售” 。儘管美方宣稱,這次的軍購是“基於台灣維持足以自衞的防務需求的評估”,是為了改善所謂區域穩定和平衡,強化台灣地區的防衞與威懾能力,不會改變該區域的軍事平衡。但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近年來的美台軍售出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除了頻次不斷增加、金額不斷擴大,另一個危險的信號是出現了不少進攻性武器。
由於目前中國大陸的軍力對台軍已形成全面的壓倒性優勢,因此近年來台軍一直在試圖發展和強化所謂“不對稱戰力”。在這次的售台武器中,“海瑪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炮系統”具有輕便靈活和機動能力超強的特點,不僅可以用於基地防衞和攻擊性火力支援,還可以發射短程戰術彈道導彈,最遠射程達到300公里。“增程型遠距陸攻導彈”主要用於戰鬥機的空對地作戰,“外部傳感器吊艙”則屬於之前售台F-16V戰機的配套。除了這些軍購外,後面美方還有可能對台出售海上衞士無人機和岸置魚叉反艦導彈。因此,一旦台灣方面獲得這些武器裝備,在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會有一定的提升,尤其是一些進攻性武器。但這也給本已日趨緊張和複雜的兩岸關係帶來更高的風險,增添了台海局勢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近期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友台”動作不斷,在選舉前夕一口氣推出8項“友台”法案,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層面提升美台關係。著名反華先鋒、參議員馬克盧比奧和傑夫默克利共同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該法案認為,美國應在《與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下加強與台灣的軍事合作,敦促台灣增加軍事能力的投資,以支持其繼續發展所謂“不對稱戰力”,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各種雙邊和多邊安全峯會、軍事演練、經濟對話與論壇,並以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為優先事項來深化雙邊經濟關係。眾議院則提出“中國工作小組法案”,共有137項法案,其中7項涉及到台灣。包括呼籲美方定期對台軍售,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台灣保證法案”,確保美國履行《與台灣關係法》義務、維持美軍阻止中國對台軍事打擊的“台灣防衞法”,允許台灣地區人員在美國領土展示“國旗”、着相關制服的“台灣主權象徵法案”,推動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不歧視台灣法案”,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衞生組織觀察員身份的法案等。
在即將開始的美國大選中,不僅包括總統副總統選舉,也包括國會的改選。因此,在美國大選前夕,不論是加緊推動軍購案,還是推動所謂“友台”法案,主要意圖是希望抓緊最後時刻,以較低的政治成本追求外交和政治目的,繼續刺激“反華”情緒,向一部分選民和利益團體進行最後的催票和衝刺,為其選舉利益服務,同時也可以實現一些特殊利益團體如軍工集團的巨大經濟利益。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美方的一系列舉動又進一步使台灣島內的“台獨”分裂勢力獲得了被加持的感覺,更加飄飄然,不惜將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更加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甘做“棋子”和“馬前卒”,以達到“以武拒統”甚至“以武謀獨”的目的。
當前是中美關係的敏感時期,可以預計的是,美國此次對台軍售活動,以及國會的一些所謂“友台”法案,都將受到中方後續的反制。尤其是在目前兩岸之間“敵意螺旋”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這將給兩岸關係帶來更多的負面和消極影響,同時也對已經高度複雜敏感的中美關係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