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昂山素季 緬甸之花 2015.6.10日
昂山素季6月10開啓訪華之旅。二十多年來,因為她,緬甸在國際上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她是“緬甸國父”昂山將軍的女兒,為了爭取緬甸民主而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監禁生活,期間多次拒絕離開緬甸,與丈夫和兒子常年分離,直到2010年終獲自由身。她曾於1991年獲得諾貝爾獎。
昂山素季1945年出生於緬甸仰光,父親昂山將軍曾聯合日本人抗擊英國的殖民統治,後又反抗日本人的侵略。1947年32歲時昂山被人暗殺,此時昂山素季剛滿兩歲,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圖為昂山家的全家福,從左至右分別是:昂山素季、母親、大哥、父親、二哥。
15歲那年,母親作為駐印度大使被派往新德里,昂山素季隨母親旅居印度,在一所女子學院讀書。圖為幼年的昂山素季。
18歲時,昂山素季進入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哲學和經濟學。大學期間她為父親寫了英文傳記,畢業後由於奈温開始在緬甸的獨裁統治,她沒有回國而是到聯合國辦事處任助理秘書。1972年元旦,她與牛津大學教師邁克·阿里斯結婚。圖為兩人在倫敦的切爾西婚姻登記處。
在婚前的8個月裏,昂山素季給未婚夫寫了187封信,有一次她在信裏説:“我只要求一件事:萬一我的同胞需要我,你要協助我完成他們所賦予我的責任。”阿里斯回答:“我永遠不會站在你和你的祖國之間”。這是婚禮上的昂山素季。
1973年昂山素季和阿里斯有了第一個兒子,取名亞歷山大。這是一家三口在緬甸的昂山素季母親家裏。
後來他們又有了小兒子。婚後的十幾年,昂山素季隨阿里斯平靜地過日子,陪伴兩個孩子成長。當需要做抉擇的時候,她也毫不猶豫。緬甸禁止公民擁有雙重國籍,昂山素季毅然選擇做一個緬甸人,而不是隨丈夫加入英國籍。這是昂山素季跟公婆、丈夫和孩子野餐。
也許,昂山素季之前給丈夫的信就像是未來生活的鋪墊。1988年,昂山素季平靜的生活起了波瀾。這一年,遠在緬甸的母親中風,素季回國探望,不曾想一去經年,此後再難與家人團圓。圖為1988年,昂山素季與被吳奈温推翻的緬甸政權前總理吳努(左)、軍官丁吳在一起。
1988年3月,緬甸警方打死兩名學生,引發學生、工人和農民的大規模示威。8月,當局做法激起民眾更大規模的反抗,軍隊再次開槍。8月26日,在仰光瑞德貢大金塔的台階上,昂山素季第一次對人羣發表公開演説。她説:“作為我父親的女兒,我不能對這裏發生的事情無動於衷。”
1988年9月,昂山素季組建了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出任總書記。她在全國巡迴演講,軍政府以煽動騷亂為罪名軟禁了她。1990年5月,緬甸大選昂山素季的政黨贏得了絕對優勢,軍政府卻不承認,繼續軟禁昂山素季。1991年,昂山素季獲得了諾貝爾獎,家人替她前往挪威領獎。
即使被軟禁了,昂山素季的生活也十分有規律,聽廣播、閲讀佛經、詩歌、寫作、聽音樂、鍛鍊身體、學習日語和法語都成為她監禁生活的一部分。“從政並非我的初衷,我一直夢想成為作家。但是,我參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廢。”昂山素季説。
昂山素季大部分時間被軟禁在緬甸仰光茵雅湖畔的家裏,這裏也是她的父親昂山將軍的官邸。她喜歡彈奏莫扎特或巴赫的曲子,後來鋼琴壞了,緬甸政府卻不許她修理。有歌手為此專門創作了一首歌曲,其中一句是:我沒有東西要掩藏,我沒有做錯任何事,那為何我在此被幽禁的時間這麼長?
緬甸當局希望昂山素季離開緬甸,從此再不讓她回來,但她拒絕離開。幾年來昂山素季和丈夫只爭取到五次見面機會,他們最後一次相見是1995年聖誕節。後來阿里斯身患癌症,他希望能到緬甸與妻子相聚,但軍政府拒絕發放簽證。這是一家人最後一次團圓。
1995年,迫於國際輿論的壓力,昂山素季被暫時釋放。軍政府表示,只要她出國,一切都既往不咎。但她還是選擇了留下,與每週聚集在居所周圍的支持者見面。這是1996年昂山素季向聚集在身邊的支持者進行政治演講。
1999年3月阿里斯在倫敦去世,昂山素季悲痛欲絕。緬甸政府主動提出讓昂山素季出國參加丈夫的葬禮,她拒絕了。她在日記中寫道:“家庭分離,是我爭取一個自由緬甸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圖為1997年,昂山素季向聚集在寓所周圍的羣眾發表演説,紀念緬甸獨立運動49週年。
自1989年7月第一次被軟禁以來,昂山素季經歷的是逮捕—被釋放—被軟禁—再被釋放的過程,先後經歷了奈温、蘇茂和丹瑞掌權的軍政府。圖為《巴黎競賽畫報》為昂山素季拍攝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