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少女 網友們腦洞不要太污

  杜牧同學一定打了不少噴嚏。

  曾經微博流傳了一張圖,據説看了這張圖,終於明白為什麼古人用豆蔻形容少女,比如杜牧著名的"豆蔻梢頭二月初"。

  ……你們這些臭流氓。

  已經有很多人指出,上圖是"肉豆蔻",跟原產中國的豆蔻是兩回事。

  不過,到底為什麼中國古人會用豆蔻形容少女呢?

  壹讀君又找到了擅長的話題。

  豆蔻、豆蔻屬和邪惡肉豆蔻的混亂關係

  博物雜誌已經指出,科學上來説,並沒有一種植物的官方名稱是豆蔻,但是有一個 "豆蔻屬",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草果,主要用途是做火鍋湯料。它曬乾了是這個樣子,經常被人當成是罌粟殼。

  而上面那個長得很邪惡的肉豆蔻,是一種熱帶的常綠喬木,換句話説,這種邪惡的果實是長在樹上的。它不是中國大陸原產,到宋代也只有廣東、海南一帶有少量種植。種子曬乾了像草果,被中醫認為能除寒燥濕,解結行氣,專理脾胃。

  而杜牧詩中的豆蔻,則是山姜屬的植物草豆蔻、白豆蔻、豔山姜等。一般來説,它的花長成這樣

  為了幫助理清關係,用一張圖來顯示以上三者的關係

  豆蔻跟"洛陽紙貴"有什麼關係

  最早在文學作品中提到豆蔻的,是西晉文學家左思。

  左思字太沖,聽起來像個武林高手。此人是逆襲勵志的典範。據記載,左思"貌醜口訥",不好看,嘴也笨。小時候學過書法,又學過琴,想當藝術家,結果一無所成。後來發奮用十年時間,寫成三篇描摹魏蜀吳三國都城的皇皇大文,名曰《三都賦》。當時有一個大牛,"少有奇才,文章冠世"的陸機,他本來也想寫《三都賦》,一看左思文章,表示自己比不過,不寫了。

  左先生的《三都賦》寫成,轟動洛陽,富豪之家競相傳抄,以致洛陽的紙供不應求,紛紛漲價。

  沒錯,"洛陽紙貴"就是從這裏來的。

  左思在《三都賦》的《吳都賦》裏寫道了豆蔻。他描摹吳都的物產豐盈,寫道:"草則藿蒳豆蔻,姜匯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綸組紫絳,食葛香茅。"這一段話今天的人看起來很頭疼,不知道説啥。壹讀君解釋一下,就是説吳國到處都是香草,還有紫菜。

  這裏面的豆蔻,就是後來形容少女的豆蔻了。不過當時豆蔻還不是很常見的植物。有本叫做《異物志》的書描述説:"豆蔻生交趾,其根似姜而大,從根中生,形似益智,皮殼小厚,核如石榴,辛且香。"

  第一個把豆蔻比喻依戀之情的人

  左思雖然寫到豆蔻,但是並沒有很着意去描摹這種植物。下一個寫豆蔻的人,身份就亮得有點晃眼了。

  姓名:蕭綱;性別:男;生卒:503年-551年;職業:皇帝。

  蕭綱,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帝。他老爸梁武帝蕭衍會打仗,會占卜算命、會下棋,還博通經史,詩賦過人;哥哥昭明太子蕭統也是個讀書種子,雖然只活了30歲就去世了,但主持編輯了一部《昭明文選》,彙集古今天下圖書三萬卷,成為我國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

  蕭綱的爸爸,文武全才的梁武帝蕭衍,能征善戰,有文學才能,帶領文武大臣打下了江山,但是晚年犯了政治錯誤,生靈塗炭。

  扯遠了,壹讀君(yiduiread)繼續回來説豆蔻。

  在家庭文學和學術氣氛的薰陶下,蕭綱同學自然也是雅好詩文,身邊也有一大羣文人雅士。公元532年,梁武帝中大通四年,文學家蕭子顯寫了四首《春別詩》,當時還是太子的蕭綱也寫了四首詩來和他。其中一首是:

  別觀葡萄帶實垂, 江南豆蔻生連枝。無情無意猶如此, 有心有恨徒別離。

  注意了注意了,蕭綱同學在這裏描述了豆蔻的樣子--生連枝。葡萄是一串一串的,豆蔻是一簇簇連着花枝,這些無情無義的草木尚且如此依依,而有心有恨的人卻只能無可奈何地別離。

  面對這麼美麗憂愁的詩句想邪惡的,都應該去面壁。

  説了半天,杜牧為什麼要寫豆蔻啊?

  雖然已經相繼有兩位文學大牛寫過豆蔻,但是豆蔻正大光明進入中國文學史,還是要等到杜牧的"《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從此之後,"豆蔻梢頭"這個典故就不斷被人剽竊,呃……借用。宋代秦觀、陸游都偷過杜牧的創意。比如秦觀有"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陸游有"春從豆蔲梢頭老,日向樗蒱齒上消",蘇軾有"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當然了,人家那叫用典。

  不過,雖然"豆蔻梢頭"、"豆蔻年華"都快被用爛了,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太瞭解--為什麼杜牧要用豆蔻形容少女啊?!

  於是有人解釋説,南方人把未大開的豆蔻花叫做含胎花,説它幼嫩如同懷孕的女身。可是馬上就有人來掀桌子:杜牧歌詠的是揚州的娼妓啊!為毛要用懷孕這件事去讚美娼妓啊?除非杜牧是個變態狂吧?

  也有可能,是少女把豆蔻花作為頭上的裝飾。宋代趙長卿有一首《鷓鴣天》,寫給他分別的愛妾文卿:

  "憶攜手,過堦墀,月籠花影半明時。玉釵頭上輕輕顫,揺落釵頭豆蔻枝。"

  另一種解釋是,豆蔻代表愛情。這個意思,前面蕭綱皇帝已經表達過了,後來宋代的范成大也在他的書中説,豆蔻"毎蕊心有兩瓣相併,詞人託興,如比目、連理雲",就是説,豆蔻代表夫妻恩愛。從這個意思出發,後來也有一些文人用寄豆蔻花來表達相思。宋代王雱[pāng],王安石的兒子就寫過這麼一句詞:"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從今天的眼光看,這些人都是戀童癖。

  我們要欣賞杜牧的詩,只要想少女的嬌美動人,如同二月初開的豆蔻花就好了,並且自動在腦海裏把"嫋嫋婷婷十三餘"替換成"嫋嫋婷婷二十三餘",不然就是禽獸。

  最後,奉送一個羞羞的故事。古書《飛燕外傳》中記載,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和昭儀爭寵。趙飛燕用五藴七香湯洗澡,坐卧都用香料醺自己;昭儀用豆蔻湯洗澡,用露水調百花粉塗身。漢成帝偷偷跟女官説:"皇后雖然渾身異香,但不是昭儀的嬌軀自然生香啊……"

  漢成帝你個臭流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66 字。

轉載請註明: 杜牧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少女 網友們腦洞不要太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