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時薪上萬,高薪原因讓人反思。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縱橫》報道:近日,微信朋友圈裏曬出了一張某在線輔導老師的課程清單,2617名學生購買了一節單價9元的高中物理在線直播課,扣除20%的在線平台分成後,授課老師一小時實際收入高達18842元,這個薪資甚至超過當下火熱的網絡女主播。據記者瞭解,網傳的高收入是真實的。
教師時薪上萬 高薪原因讓人反思
一小時近兩萬元收入,這讓人不禁喟嘆:紮實提升教師勞動價值、彰顯優勞優酬的,竟然不是紅頭文件、不是節日殊榮,而是“互聯網+”。據説,目前某在線輔導平台註冊的生源有1500萬人,在線輔導課程囊括了初中、高中的語數外等8門課。可以想見,生源數量還會呈現幾何級增長,那麼,按照馬太效應原理,優秀的“在線教師”恐怕還會在基數增長之下創造更為“天價”的輔導收入。
客觀地説,“在線教師”是三方得益的教輔範式:一方面,它為培訓機構節省了場地、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參與輔導的老師也更方便,坐在被窩也能輔導,且遊走在“在職家教”政策邊緣。更重要的是,對於家長與學生來説,不需要風雨無阻去培訓中心上課,成千上萬的課程經費也一下子變成了幾塊錢、幾十塊錢,而且還可以精挑細選,性價比簡直就是飛速飆升。對於輔導教師及培訓機構來説,這還是實現致富夢想的最好路徑——小時候,很多人做過一個夢,那就是“全中國,如果每人給我一塊錢”。這個夢,在虛擬教輔交易中成了現實。只要生源基數大到一定程度,每人三五塊的“聽課費”,也足以鏗鏘兑現“知識就是力量”的人民幣版。
儘管羨慕嫉妒恨,但勤勞致富並不是壞事。真正的問題在於以下兩個層面:第一,這樣的輔導,如果是在職教師參與,究竟該如何定性?第二,當在職教師於在線服務中“嚐到甜頭”,相較於一堂課數萬元的收入,他還會在乎每月幾千塊錢的本職工作嗎?這些年,自上而下禁絕“有償家教”,但真相如何,看看各大城市培訓機構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老頑疾,治不好,原因不過是一個“錢”字。
最值得反思的是,當社會機構創新出“在線教師”有償服務,公立學校的課外輔導卻仍停留在“自習室階段”。因收費而備受詬病的“家校通”雖然是搭上了信息化的班車,可為什麼時間與精力都夠的各級學校,不肯在信息化教育中往前多走一步?試想,如果每個學校的優秀教師都能在網上義務為該校學生提供適度的在線輔導,家長和學生又何苦在千萬個培訓機構面前眼花繚亂?
有些市場,是學校不作為而拱手送出去的;有些開銷,是教育不擔責而被社會有價代償的。“在線教師”貴過網紅,該不該治理是一回事,最該教育主管部門反思的是:作為公共服務的教育,在“互聯網+”時代,步子不能走得像裹腳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