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黑話"大全:看完廣告我徹底蒙圈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AI藍媒匯(ID:lanmeih001),作者:黑羊,編輯:魏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研究了一下新能源車技術,我承認被車企的整活打敗了。

比如有些看起來牛X哄哄卻怎麼也不明白的技術“黑話”,完整的讀出來都很難:

“H-SOA超體電子電氣架構”、“6個計算平台(MPU,Micro Processing Unit)”、“6顆陣列式麥克風和3DToF傳感器”、“多模態三維空間交互技術”、“彈匣電池”……

新能源車"黑話"大全:看完廣告我徹底蒙圈了

圖/某新能源車內飾材質説明

這都是什麼玩意?就連造車行業內技術專家看完都説:我也不知道這想幹嘛?到底想造什麼呢?

反正,如今新能源車的新車發佈,越來越有手機廠商那股味兒了。

還記得小米4發佈時,一條不鏽鋼邊框,硬是宣傳成拗口的“奧氏體304不鏽鋼”——但你別説,市場真的很吃這一套,就像很多新能源車主都着迷那些解釋不通的技術“黑話”一樣。

在新能源造車界,從雙標的續航公里數,到動不動就打出的“全棧自研”,再到黑話連篇的各種科技術語,其中掩藏着新能源車企的焦慮——競爭日趨激烈,技術研發投入水漲船高,不斷有新玩家“帶資進組”且實力強悍。

就連上半年新能源車數據,都顯現出市場的擁擠。

乘聯會零售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224.7萬輛,同比增長122.4%;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全球市場的59%,是歐洲近兩倍的水平。而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000萬輛。

原先的造車新勢力只有“蔚小理”三家已成為故人往事,華為、小米等互聯網科技公司擠進來,眾多傳統車企覺醒,不僅加劇了競爭,也讓造車市場多了一些“大廠風味”。

技術越來越千奇百怪,宣傳也越來越誇張神奇——有些舊病未去,有些黑話新添,造車行業,越來越讓人無法看懂。

續航雙標,是一種“里程bug”

購買小鵬p7之前,陸遠翻了近百條視頻,他有三個原則:講技術的不看、炫科技的不看、只看實際評測。

“前面兩種一般人看不懂。”他説。

他也去過4S店,覺得無論是牆上的大屏幕還是宣傳單,“都不説人話,有些技術名詞銷售解釋起來也很費勁。”

比如他最關心的續航里程上,銷售人員給出了WLTC和NEDC兩種計算方法——多數新能源車主無法分清兩者間的區別,這也讓陸遠很頭疼,“一輛車充滿電能跑多少公里,怎麼還兩種算法?NEDC的里程比WLTC多出近100公里,這都是為啥?”

陸遠的焦慮,在汽車業內人士看來是一種“里程bug”。

“NEDC行駛里程是歐洲標準,並不適用於中國的路況,早去年7月1日起就被淘汰了。中國現在用WLTC來計算綜合行駛里程,但為什麼車企還將NEDC里程拿出來宣傳,也許是因為NEDC行駛里程看起來數字更亮眼一些。”某汽車研究機構技術研究員李佳宸説。

新能源車"黑話"大全:看完廣告我徹底蒙圈了

同樣的“里程bug”還出現在蔚來車主身上。

蔚來EC6車主老胡在2021年購車時,蔚來官網上只標註了NEDC行駛里程,“我覺得虛標了,和實際使用差了100來公里。”老胡説。

除了里程雙標迷惑行為,新能源車企還善於包裝電池技術。

不久前發佈的理想L9,在純電模式下的行駛里程是這樣介紹的:採用了新一代三元鋰電池組……CLTC(中國輕型汽車行駛工況)標準下純電續航里程達到215公里,WLTC標準下純電續航里程達到180公里……

“什麼是新一代三元鋰電池組?和刀片電池、彈匣電池、蜂窩電池什麼的有何區別?我們做技術的,只按照原材料來為電池命名,比如鉛酸電池、鎳氫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這些名字在宣傳上就變味了,我們也看不懂。”李佳宸説。

吉利新能源汽車曾經做過一項有關“消費者對新能源車關注問題”的調查,其中:用户的要求首先是續駛里程真實,其次是電池衰減度。

但絕大多數車企在宣傳中都將“高續航低衰減”當做噱頭。以至於像陸遠、老胡這樣的車主必須通過看第三方評測和自測才能得到相對準確的結果。

“所以別跟着宣傳走,否則會被帶到坑裏。”陸遠説。

永遠全棧自研,永遠看不懂的技術名詞

不止續航,新能源車企還善於在新技術上“挖坑”——各種讀不懂的技術黑話眼花繚亂。

“技術讀不懂沒關係,但看起來必須厲害,畢竟技術得變現。”汽車市場研究人士林濤説。

看看數據就知道,像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在技術研發投入上都狠下血本,僅在今年一季度,就分別在研發上投入了15.1億元、12.2億元和13.7億元。

而到了宣傳語境中,車企們高投入研發的新技術就被“翻譯”得五花八門,其中用到最多的是“全棧自研”。

新能源車"黑話"大全:看完廣告我徹底蒙圈了

“全棧自研聽起來很牛,但實際上不是造車領域的詞,最早是華為在IT領域造的黑話,這個詞説白了就是‘全是我們自己搞的,我們自己的技術研發很牛X’。”李佳宸説。

車企們的“全棧自研”通常應用於自動\輔助駕駛——在宣傳上,擁有這項技術的汽車堪稱神奇。

蔚來説:蔚來建立了全棧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將逐步實現高速、城區、停車、加電等場景下輕鬆安全的點到點自動駕駛體驗。

理想堅持:理想汽車持續堅持智能駕駛全棧自研……理想L9將標配旗艦級的理想AD Max智能駕駛系統,具備強大的感知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

而小鵬的邏輯最為弔詭:作為全球唯二具備全棧自研能力的造車企業,小鵬汽車智能輔助駕駛實力居全球第一方陣……

新能源車"黑話"大全:看完廣告我徹底蒙圈了

圖/小鵬發佈會

但李佳宸看來,全棧自研本身是個偽命題。

“比如自動駕駛有3個大的子項目:高精度地圖、硬件整合和軟件算法。而能做地圖的只有4家企業,高德,百度,騰訊和四維圖新。車企想搞自動駕駛,地圖企業必須參與進來深度合作。而且是獲得一款車最核心參數的那種深度。你能説這是全棧麼?”李佳宸説。

除了自動\輔助駕駛,令購車者費解的還有各種讀不懂的技術名詞。

比如:ET7應用了最新的蔚來自動駕駛技術NAD;理想AD Max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所搭載的雙英偉達Orin-X算力芯片,總算力達到508TOPS;哪吒S配備了綜合性能強悍的輔助駕駛系統,提供NETA PILOT 3.0、NETA PILOT 4.0兩方案選擇……

上述車主老胡認為,“大多功能你都不明白是幹啥用的,最好的方法是,有錢你就選最新版本,沒錢你就標配,但是最後你會發現很多功能用不上。”

AI藍媒匯撥打蔚來的銷售電話並提出問題:能解釋一下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是個什麼系統嗎?

得到的回答也很簡單:就是我們自研的一套自動駕駛系統,您來試車體驗,工作人員會為您演示……

雷達多、攝像頭多、屏幕多,“三多”已成智能造車共識

邀請購車者上門體驗,這也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爭取潛在的客户,當然是每個銷售人員應該做的,他們會為你演示技術,比如雷達檢測自動避障,我想任何人第一次看到屏幕上出現雷達探測的車前方物體,都會很驚訝。”李佳宸説。

“但現在的問題是,評價一輛車的科技含量,是看這輛車是否安裝了更多的雷達、更多攝像頭、更大的屏幕。”

比如蔚來ET7共配備了11個攝像頭、1個超遠距離高精度激光雷達;理想在L9上安裝了1顆前向128線激光雷達,6顆800萬像素攝像頭和5顆200萬像素攝像頭,以及1顆前向毫米波雷達和12顆超聲波傳感器。

新能源車"黑話"大全:看完廣告我徹底蒙圈了

圖/某品牌車宣稱激光雷達4顆以下別説話

即便是後來居上的哪吒汽車也在這方面毫不示弱:

NETA PILOT 4.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採用2顆固態激光雷達、5顆毫米波雷達、11顆輔助駕駛攝像頭(包括2顆前向8M攝像頭,4顆環視攝像頭,5顆周視攝像頭)、12顆超聲波傳感器、高精定位單元及高精地圖等硬件……能夠實現NCP哪吒城市領航輔助……

“NCP哪吒城市領航輔助到底是什麼,這種技術詞彙只能車企解釋,我們也無能為力。”李佳宸説。

如果説綁定數十個攝像頭還不算什麼,理想在L9內飾上的描述堪稱“絕學”:

理想L9開創了五屏三維空間交互的全新時代。車內的6顆陣列式麥克風和3DToF傳感器,配合理想汽車首創的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多模態三維空間交互技術,在車內能以人類最自然的方式進行交互……

看了這段宣傳描述,林濤認為,“車企大概就是想把氛圍烘托到這,我覺得這已經和技術沒什麼關係了。”

AI藍媒匯同樣撥打了理想的銷售電話,對方説:這種影音技術,只有您親自體驗才能感受到。接下來,還是邀請前去試車。

“多數的技術都是好的,比如電池技術發展,是為了讓車走得更遠、充電更快,而裝雷達和攝像頭,則來自避障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的需求,但不能過分誇大技術,更應該讓普通人明白技術,否則拿輔助當自動,並不是沒出過事。”李佳宸説。

善於製造技術“黑話”的背後,也能看出新能源車企們的焦慮。

今年7月,造車新勢力中,小鵬、理想和蔚來汽車依次排在第三、四和第五名,交付量分別為 11524 輛、10422 輛和 10052 輛——包括哪吒汽車等新能源車企在內,虧損依舊是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為新車、新技術製造更炫酷的黑話去打動市場,成為車企們吸引購車者眼球的不二之選。

林濤覺得沒有辦法,新能源車的技術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購車者,只能期待長期迷糊在這些黑話中,自學成才。”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99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能源車"黑話"大全:看完廣告我徹底蒙圈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