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什麼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最好?

由 湯生 發佈於 綜合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

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開,但不能沒有愛。

尊重是最深層次的愛!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等於無意識裏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

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細胞結合而來,因此每個孩子的潛意識都希望爸媽是結合的。然而,夫妻能夠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況期待每對夫妻都能白頭偕老?因此夫妻離異時有所聞,重點是當夫妻分開時,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我們是否瞭解孩子深層的心理呢?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是吃飽穿暖之後,心裏最大的渴望就是愛與歸屬感,它們像心靈的食物,若是得不到,會令人感到空虛沮喪。

孩子心裏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麼,孩子是透過什麼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如同前面提到的,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為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

因此,孩子不會去管所做的內容是什麼,有時甚至是觸法也不管,因為強烈的心理需求就像飢餓時只要能吃飽,甚至犯險去偷食物。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深層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須與父母雙方都有所連接,這樣才能滿足心中的歸屬感需求。

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將會讓孩子感到空虛遺憾,而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媽媽常説爸爸不好、不認同爸爸,孩子為了能和爸爸連接,會採取強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發生相同的事。但因為這不被媽媽允許,所以孩子表面上會聽媽媽,然而私底下會像爸爸,甚至在潛意識裏跟隨着爸爸的命運而不自知。當我們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時,我們正在給孩子什麼樣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懶惰、不負責的人,你以後不要像他一樣!”

“你媽媽死愛錢,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

“你媽媽愛嘮叨,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嘮叨!”

“你媽媽都不顧家,你以後千萬不可以像她一樣!”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定會出現這些行為:懶惰、不負責、死愛錢、愛嘮叨、不顧家。為什麼?因為他心裏強烈需要和他的父母連接,但有關他爸爸/媽媽的信息卻全是負面信息,他當然只能跟這些信息連接,做出相同的行為來滿足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

有人説,我只放在心裏沒説出來呀!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覺無比敏鋭,就算表面上沒説,如果你心中有這些信息,一定會在無意識裏顯露出來,而你的孩子一定會感受到。當夫妻因為對方的行為而否定他/她身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會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為模式。簡單地説就是,當你越不尊重對方,孩子就會越像他/她。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既然與父母連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來滿足孩子連接父母的需求。

不只是稱讚孩子,重點是稱讚孩子“像爸爸”“像媽媽”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朝好的信息方向與爸媽連接,心中對歸屬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媽媽,並允許孩子和他/她連接: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樣真聰明!”

“你和你爸爸一樣講義氣!”

“你和你爸爸一樣人緣兒很好!”

“你和你爸爸一樣很孝順!”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善良!”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有愛心!”

“你跟你媽媽一樣喜歡學習!”

“你跟你媽媽一樣做事很認真!”

“如果你像你爸爸,我會很高興。”

“如果你像你媽媽,我會很高興。”

當孩子連接的渴望被允許了,就不會那麼強烈地在暗地裏連接那些被否認的缺點。尤其是離婚的父母若能這樣做,孩子必能有好的發展,他們會學到大人有時候會吵架,夫妻有可能會分開,但是他們卻能承認彼此的位置,也承認對方的父母身份,這對於孩子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

因此請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另一半的行為,否定他們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為事實不會因為隱瞞而改變,否認或隱瞞只會令孩子在無意識裏被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