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樂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俄烏衝突發生後,其走向與解決途徑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中方在形勢惡化後多次呼籲雙方和平解決當前爭端,避免衝突走向更大規模的對抗。中方在積極撤僑的同時,還向烏方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在國際層面,中方支持一切有助於緩和烏克蘭局勢和政治解決的努力,反對一切不利於推動外交解決,甚至是局勢升級的行動。中方多次表示,願推動烏克蘭局勢緩和發揮建設性作用,並願為克服人道主義危機作出自己的努力。
然而,連日來美西方連續對中方立場採取抹黑、誣衊、曲解的態度,指責中方“不勸阻俄動武”“試圖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不加入西方制裁”等,這些指責不僅站不住腳,且更加暴露了美阻礙和平、挑動大國對抗的險惡用心。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説,在烏克蘭問題上,任何抹殺中方努力、歪曲中方意圖、造謠抹黑中國的虛假信息,目的都是轉嫁矛盾、挑動對抗、藉機漁利,既不負責,也不道德。
中方絕不做“火上澆油”之事。衝突發生後,中方一直關注烏國內民眾的安危,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中國紅十字會迅速反應並行動,向烏方提供了三批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包括棉被與奶粉等,主要用於救助烏境內的老人、婦女與兒童。目前,前兩批物資已經順利抵達,第三批也將抵達。3月15日,中國駐烏克蘭大使範先榮表示,中方還將在經濟上繼續為烏提供幫助。
反觀美方,在衝突發生後雖高喊“支持烏克蘭”,其物資援助卻絲毫未用於“和平”目的。拜登3月16日簽署行政令,給予烏克蘭8億美元的額外援助。一週內,美承諾向烏提供援助高達10億美元,但其援助物資為“毒刺”“標槍”等防空與反坦克武器、無人機、槍支彈藥等。這就是美表面上堅稱的“支持烏克蘭”,實際上卻不斷往戰場上輸送軍備,煽動雙方繼續戰鬥。這無異於在鄰家着火時,不拎水救火,反而加薪助燃。
中方絕不做“冷血旁觀”之事。衝突發生後,中方關注每一位華人安危,積極保障公民安全。對於滯留在烏境內的中國公民,駐烏克蘭使館克服困難,不顧使館工作人員個人安危,將在烏公民撤離至安全地帶。中方還允許中國公民攜帶外籍家屬一同撤離,並不因為沒有中國國籍而將其與家人分散。更為可貴的是,中方還將滯留在烏克蘭東部的50餘名來自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的留學生一同帶離交戰區,體現了中方的國際主義精神與人道主義關懷。
反觀美方,不僅未對戰區平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而且還默許僱傭兵等赴烏作戰,這才是真正的漠視人權,崇信戰爭。
中方不做“以壓促變”之事。中方比任何國家都清楚,制裁並非解決問題的上策。歷史上,積貧積弱的中國曾被迫接受過不平等條約,建國後的中國曾長期被西方孤立封鎖,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同樣曾遭受西方無理制裁。對於中國而言,中方深知解決國際爭端應考慮到各國的國情社情與歷史經緯,在充分了解各方立場的前提下通過談判解決問題,而非使用“人權”“民主”“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等帶有雙重標準的概念強迫別國接受苛刻條件。在處理國際爭端時,中方也曾開創性地提出了“擱置爭議”“三步走”等方案,為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反觀美方,在衝突發生後並未積極調停斡旋,勸和促談,反而習慣性地抄起了制裁“大棒”,妄圖用經濟、金融、能源、經貿等多重手段將俄羅斯隔絕於國際社會之外。這在當今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無異於逆歷史潮流而動。兩次世界大戰與冷戰的歷史經驗已經充分説明,制裁與孤立從來不是推動和平與穩定的理想途徑,而是對抗與戰爭的温牀。
當前俄烏局勢已經出現向好態勢,但實現和平的路途依然坎坷不平。歷史終將證明,中方當前所作的努力與呼籲是推動烏克蘭問題解決的積極力量,中方必將朝着這一目標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