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丁剛:女王的高貴是殖民地人民用血汗滋養的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丁剛看世界】;

這幾天,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不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視頻影像。在那些影像中,女王是優雅與高貴的,有着非同一般的皇家氣派。

這不是女王故事的全部。

在很多前殖民地國家的人們看來,女王以及她所代表的英國殖民體系對亞非拉殖民地的殘酷剝削掠奪,也是英國王室世界故事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伊麗莎白女王去世,重新引發人們對英國殖民主義抨擊。

既然英國人願意將女王視為英國的國家象徵,那麼她和王室就必須承受人們對這個象徵所代表的另一面——殖民主義遺產的批評。

有專家在解讀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時宣稱,英國文明是現代文明的原點。他們迴避了這個原點及其後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擴張,並不全是光彩奪目的文明業績。而且,它也絕不可能成為前殖民地國家走向現代文明必須追隨的“原點”。

英國君主制首先是大英帝國建立和擴張的“原點”,這包括了通過殖民掠奪、奴隸為中心的貿易。

英王是高貴的,但這高貴是建立通過掠奪積累的基礎之上的,是靠對殖民地,尤其是有色人種的殘酷剝削支撐的。就連女王和王室成員王冠上的寶石,有不少是強取豪奪而來。

在我的兩次肯尼亞之行中,當地朋友都給我講述了女王的故事。

1952年1月31日,伊麗莎白和菲利普訪問英國殖民地肯尼亞,當地送給她一幢豪華別墅作為結婚禮物。

5天后,他們來到一處禁獵區,用攝像機拍攝大象、犀牛、猴子及其他動物,享受着帝王出遊的豪華待遇,以至於興奮得徹夜未眠。直到第二天,她獲知其父去世,王冠落在她的頭上。

8個月後,女王已回到英國,開始為加冕做準備。但在肯尼亞,一場大屠殺開始了。

英國殖民當局殘酷鎮壓了肯尼亞的反殖民運動茅茅起義。根據肯尼亞全國人權委員會後來的調查,有16萬人遭關押,9萬人被處決或因虐待而受傷致殘。被關押人士中包括美國前總統貝拉克·奧巴馬的祖父、部族領袖侯賽因·奧尼揚戈·奧巴馬。

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後,肯尼亞人紛紛在網上發問,為什麼女王對這場種族屠殺一直保持沉默?

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肯尼亞作家馬科馬·瓦·恩古吉(Mukoma Wa Ngugi)這樣寫道:“如果女王為奴隸制、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道歉,並敦促國家以她或他們的名義,為被剝奪的數百萬生命提供賠償,那麼也許我會為她的去世產生人類共有的同情,會為此感到難過。作為一個肯尼亞人,我現在毫不傷感。這就像一出荒誕劇。”

最後一句話的原文是this theatre is absurd,借用了60年代荒誕派戲劇之意。這些戲劇的共同特點是:人物處於無望境地,被迫重複無意義的舉動。對白充滿陳詞濫調、文字遊戲和廢話。

今年3月,威爾斯親王和凱特王妃為慶賀女王白金紀念日(在位70年)出訪加勒比。

牙買加100多位公眾人物在一封公開信中説:"我們認為沒有理由慶祝你們的祖母登上英國王位70週年,因為她和她的前任的領導使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權悲劇得以延續"。

英國最大的殖民地是印度,那裏的人們沒有因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就忘記了殖民掠奪的“欠賬”。

有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言論指出,伊麗莎白二世和她的王室是英國殖民者的總代表,他們在英國統治時期(1757-1947),從印度搶走了45萬億美元。有18億印度人死於貧困。還有人統計了女王擁有的珠寶,説所有23000件珠寶中,有19000多件來自印度。其中有不少都是“帶血的”。

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的確是一位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她不是英國對外政策的主導者。但多年來她又一直都被稱作是英國“軟實力的代表”,她在多次出訪中的親民之舉被視為有助“軟化”前殖民地人民對英國的立場。

隨着前殖民地國家人們的不斷覺醒,這越來越像是一種“白人救世主”站在高高的皇家講壇上的“表演”,與殖民者開始不斷渲染他們的統治是“對低等文明的解救”如出一轍。

伊麗莎白二世既是大英帝國文明形象的代表,更是西方文明高貴等級的象徵。她和她的王室的影響包括了殖民主義,尤其是將文明分為不同等級的認知遺產,這嚴重製約了前殖民地國家的發展以及對發展的認知。

2016年,我再次去肯尼亞採訪。

抵達內羅畢的第二天,肯尼亞《民族日報》(Saturday Nation)週末版刊登了專欄作家大衞·恩迪(David Ndii)博士寫的有關東亞發展經驗的長文。文章説,1965年時, 韓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比肯尼亞工人只高出20%,現在的差距是15倍!

在非洲國家中,肯尼亞政局相對穩定,其政治制度基本沿襲英國殖民者的設計。

但是,我在檢索世界銀行的數據後發現,上世紀60年代中期肯尼亞的人均GDP達到600美元,而中國當時還不到100美元。2018年,中國的人均GDP已接近10000美元,肯尼亞卻只有1300多美元。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肯尼亞的停滯?這與來“解救”他們的英國殖民者有什麼樣的關係?

非洲人在思考中將眼光從英國轉向了東方。

1953年,伊麗莎白加冕,時年27歲。她接掌的日不落帝國這時已搖搖晃晃,開始步入落日的餘暉之中。

70年之後,她的離去或許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但帝國的長歌絕不會戛然而止,它將拖着長長的餘音伴隨着我們走入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