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加速?違規排放?盤點汽車歷史上的驚天醜聞!
[資訊-牛車網]隨着最近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的不斷髮酵,公眾輿論逐漸從車輛缺陷轉向企業形象,前倨後恭的態度似乎已經使特斯拉的公信力受到危機。事實上,在汽車歷史上一些車企曾經發生過涉及面更廣、影響更深刻的醜聞,甚至數年未能解決。這篇文章就帶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被爆出的驚天醜聞,以及車企最後受到的影響。
1971-1978年:福特平託油箱缺陷
上世紀60年代末,來自日本的廉價汽車大量湧入美國,嚴重威脅到傳統美國汽車廠商的市場份額。面對挑戰,福特決定推出一款名為平託(Pinto)的小型掀背車。為了在價格上取得優勢,福特堅持將平託的定價限制在2000美元以內,使得零件成本被壓到很低,並將原計劃三年半的開發週期縮減至兩年。
在上市之前,福特對平託做了一系列碰撞測試,發現平託即使在20mph(36km/h)的低速下遭遇後方碰撞也會導致油箱破損及燃油泄漏,而只要加裝一個零件將油箱與後包圍隔開就可以避免油箱受到衝擊。
沒人知道福特當時的想法,但多年後曝光的一份內部報告中指出,每年約有180人因車輛事故起火而死,另有180人被燒傷、2100輛汽車被燒燬,每名死者平均賠付20萬美元、每名傷者平均賠付6.7萬美元、每輛車平均賠付700美元,每年所有車企加起來需要賠付4950萬美元。如果要改善平託的油箱設計缺陷,每輛平託需要花費11美元改良,預計總支出將達到1.375億美元,還會延遲平託的上市時間。
很明顯這份報告説服了福特高層,平託照常上市銷售。在1971-1978年間,福特統計共23人因此缺陷喪生,但批評家認為真實數字接近500人,福特工程師稱如果當初改良缺陷後上市,95%的死者可以存活。1976年,美國交通安全局推廣新規,1978年,福特被強制召回所有平託車型,並對油箱進行改良。在8年中福特受到約50起起訴,單起罰金可達650萬美元,甚至一度被指控蓄意謀殺。
1986年:奧迪100異常加速
1986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放了一條長達17分鐘的視頻,指控奧迪5000(美版奧迪100)異常加速導致失控,造成累計700餘起事故、6人死亡,在新聞中還包括了一段駕駛員踩剎車,車輛卻加速行駛的片段。
1989年,美國交通安全局介入調查後證實新聞為假,但奧迪5000的剎車踏板確實存在缺陷,容易出現駕駛員踩錯踏板的情況。最終奧迪對車輛缺陷進行了召回調整,而奧迪在美國的銷量依舊下跌了約83%,直到今日也與奔馳寶馬保持差距。
1993年:通用GMC皮卡油箱缺陷
70年代初,通用決定將皮卡車型的油箱從車廂內移至車外,以提高車輛安全性,同時增加油箱容積以提高續航能力。新設計的兩個油箱被懸掛在兩側車架外部,總容積被增加到40加侖(約182升),額外的續航能力成了通用皮卡新的賣點。
新設計上市不到一年,通用即發現置於車架外的油箱在碰撞中出現燃油泄露的風險比置於車架內的油箱高約19%,1981-1983年間22起通用皮卡碰撞測試中,油箱被描述為“打破的西瓜”一樣泄露。
通用集團設計了一款鋼製籠以保護油箱,每輛車的安裝費用為23美元,而在通用內部的評估分析中,為防止碰撞起火致死的改善費用不應該超過每輛車2.2美元,否則這項支出就不再划算。
1992年,美國交通安全局收到民眾聯名舉報並開始調查通用皮卡的油箱設計,次年要求通用集團召回1973-1987年間生產的超過600萬輛全尺寸皮卡。通用堅稱自身設計並無缺陷,甚至聯手福特與克萊斯勒向當時的克林頓總統施壓,稱大規模車輛召回將導致嚴重的税收下滑。
最終,通用集團與交通部達成協議,通用對安全教育項目投資5100萬美元,交通部停止針對通用的公開聽證會,並撤回相關所有新聞報道。協議中沒有涉及車輛召回,沒有要求對油箱進行改良,也沒有要求對受害者任何方式的賠償。截至2009年,因通用皮卡油箱缺陷而死的受害者超過2355人。
2009年:豐田剎車門
2009年,一位美國警員駕駛自己的雷克薩斯汽車載着家人旅行時遭遇剎車失靈,隨後發生事故喪生,僅留下了一段49秒的錄音記錄。這起事件引爆了當時的美國輿論,豐田因剎車失靈被推上風口浪尖。
作為日本車企,豐田在美國本土建廠生產初期並沒有完全適應當地的環境,為了生產更廉價的親民車型,處在上升期的豐田長期保持着壓縮成本的習慣,甚至一度對供應商降低50%的採購價格,間接導致了供應商減少工人工資,變相壓榨勞動的情況,最終生產的零件出現了較高的故障率。
豐田在剎車門事件早期召回了上百萬台車輛,免費更換了剎車踏板和腳墊,但事情並沒有結束,輿論開始指責豐田的電控系統可能存在隱患,與此同時,美國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介入調查,豐田也被迫將召回範圍擴大到全球約1200萬輛車。
2011年初,美國交通部公佈了交通安全局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聯合報告,聲明沒有發現豐田電子系統的缺陷,瞬間將輿論反轉。從這時起,網絡上開始有人懷疑最初美國媒體針對豐田的聲討。有觀點認為,發展迅速的日本汽車業威脅到了美國本土車企的生存,於是美國自主品牌聯手政府藉此事打壓日本品牌中規模最大的豐田集團,導致總共超過150億美元的損失。
2011年,豐田銷量驟跌,全球銷量榜首易主通用汽車。面對指責,豐田全程保持了沉默,除了道歉和召回之外,沒有進行反駁,也沒有在翻案後要求補償。2012年,豐田力壓通用汽車,重回全球銷量榜首。
2015年至今:大眾排放門
2015年9月,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稱大眾旗下柴油車在排放測試中涉嫌作弊,要求大眾召回上百萬輛受影響的車輛。一週後,時任大眾集團CEO的文德恩引咎辭職,大眾股票暴跌20%,市值蒸發250億歐元,緊接着英國、法國、日本等汽車大國開始調查本國內的大眾汽車以及奧迪、蘭博基尼等子公司。
美國環保署發現大眾為柴油車安裝了一個用來作弊的機關,進行排放測試時感應到測試儀器的信號自動開啓,使測試結果顯示出比實際結果低數十倍的污染物排放,從而獲得更高的分數。當時,大眾曾大力宣傳柴油車的優勢,甚至將旗下柴油車稱為“清潔柴油”(Clean Diesel)。
9月28日,大眾集團宣佈全球召回1100萬輛搭載EA189柴油發動機的車型,包括奧迪、斯柯達、西雅特和商用車等多個子品牌,召回成本高達60億歐元,中國市場共召回1950輛進口Tiguan和Passat。截至2019年底,大眾集團因排放門事件支出超過300億歐元,部分法律訴訟至今尚未解決。
編輯總結:
經歷過電氣化的改革之後,現在的汽車不再是單純的機械結構,更多的電子元件帶來了更方便、更智能的汽車,也使出現隱患的概率大大增加。即使是完成幾百萬公里的測試,也難保上市時有問題留存。希望今天的車企能夠牢記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不可一味地從利潤角度出發,絕不能將人命算做成本的一部分;也希望我國可以儘快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監管制度,對市面上出現的投訴與舉報進行統一處理,起到對車企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