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街區記憶點燃新活力

街區記憶點燃新活力


半月談記者 王志


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創造近代中國內陸城市對外開放的先河。歷經百年滄桑沉浮,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老商埠區的大觀園街道鐫刻着城市記憶,守護着一方煙火。


如今,大觀園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發掘當地百年底藴,傳播好聲音、弘揚主旋律、凝聚幹羣心,老街區煥發新活力、新精神。


半月談丨街區記憶點燃新活力

“濟南商埠老建築紅色+ 文博”研學遊活動

  

回撥商埠記憶,老街區煥發生機


走進位於濟南市市中區睦和苑社區的大觀園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只見牆上懸掛着眾多百年老建築的照片,見證着老商埠的興衰起伏。


老商埠區是濟南中心城區傳統建築最為豐富的區域,不僅存有不少百年老建築,還聚集眾多老字號,文物保護單位多達40處。近年來,為使老商埠片區煥發新生機,實現經濟與文化的雙重複興,大觀園街道積極挖掘商埠文化元素,擦亮“百年商埠、品質大觀”名片。


為增添街區文藝氛圍,大觀園街道舉辦“紅色電影節”“布丁音樂節”,通過放映露天電影、組織消夏音樂晚會等,老城再現“曲山藝海夜大觀”的煙火氣。


大觀園街道辦事處主任王曄介紹,在老商埠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以“春華五月·禮讚百年秋實”詩詞詠頌大賽為代表的10餘場大型活動吸引4000餘人次參與,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化雨潤心田。


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趙言民説,新時代文明實踐與街區文化有機結合,既保護了老商埠的歷史風貌,又使老街區完美融入城市發展進程。


商埠挎包,志願服務凝聚老街坊


老街區不僅有固定的建築景觀,也有流動的“人的風景”。


今年79歲的大觀園街道經二路社區居民李世民,身挎挎包,正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宣傳防範電信詐騙知識。“我7年前就加入商埠挎包服務隊。”李世民對半月談記者説,從防騙禁毒,到宣講黨史、創城創衞,自己每天過得非常充實。


如今,100多名平均年齡68歲的老黨員活躍在濟南老商埠區的街頭巷尾。他們進家入户送服務,走街串巷解難題,為改變社區環境添磚加瓦。


王曄説,2014年,大觀園街道組織一批威望高、能力強、明事理、有愛心的退休黨員成立商埠挎包服務隊,服務居民羣眾,調處鄰里糾紛,監督公共事務,倡導文明民風,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7年多來,商埠挎包服務隊為空巢老人登門服務1200餘人次,為羣眾解決民生實事300餘件。


商埠挎包服務隊產生示範效應,帶動越來越多的人蔘與志願服務。目前,大觀園街道已成立“商埠女將”巾幗志願服務隊等志願隊伍32支、註冊志願者千餘人,打造出“商埠雷鋒節”等8個志願服務品牌,激發出崇德向善、誠信互助的正能量。


研學遊讓街區風骨薪火相傳


到蔡公時紀念館緬懷先烈;參觀提供中國第一面國旗用料的瑞蚨祥老店;在小廣寒電影博物館觀看革命精神主題微電影《我相信》……濟南市泉海中學學生以研學遊的獨特方式,觸摸着令人難忘的紅色印記。


“青少年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薪火相傳的未來。”濟南市市中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揚説,當地創新開展“濟南商埠老建築紅色+文博”研學遊活動,講好歷史故事,讓深藏於老建築的歷史基因傳承下去,讓城市記憶鮮活起來。


“參觀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輩濟南人的創業歷程,體會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一定當好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名參與研學遊的泉海中學學生説。


大觀園街道睦和苑社區綜合黨委書記左翎説,老商埠紅色研學遊系列活動,向廣大青少年展現了濟南自主開埠的創新精神、近代城市規劃建設的先進理念、城市文化交融的歷史印記,不斷為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加餐”。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7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6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丨街區記憶點燃新活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