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街区记忆点燃新活力

街区记忆点燃新活力


半月谈记者 王志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创造近代中国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先河。历经百年沧桑沉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老商埠区的大观园街道镌刻着城市记忆,守护着一方烟火。


如今,大观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掘当地百年底蕴,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凝聚干群心,老街区焕发新活力、新精神。


半月谈丨街区记忆点燃新活力

“济南商埠老建筑红色+ 文博”研学游活动

  

回拨商埠记忆,老街区焕发生机


走进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睦和苑社区的大观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只见墙上悬挂着众多百年老建筑的照片,见证着老商埠的兴衰起伏。


老商埠区是济南中心城区传统建筑最为丰富的区域,不仅存有不少百年老建筑,还聚集众多老字号,文物保护单位多达40处。近年来,为使老商埠片区焕发新生机,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复兴,大观园街道积极挖掘商埠文化元素,擦亮“百年商埠、品质大观”名片。


为增添街区文艺氛围,大观园街道举办“红色电影节”“布丁音乐节”,通过放映露天电影、组织消夏音乐晚会等,老城再现“曲山艺海夜大观”的烟火气。


大观园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晔介绍,在老商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以“春华五月·礼赞百年秋实”诗词咏颂大赛为代表的10余场大型活动吸引4000余人次参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润心田。


济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赵言民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与街区文化有机结合,既保护了老商埠的历史风貌,又使老街区完美融入城市发展进程。


商埠挎包,志愿服务凝聚老街坊


老街区不仅有固定的建筑景观,也有流动的“人的风景”。


今年79岁的大观园街道经二路社区居民李世民,身挎挎包,正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我7年前就加入商埠挎包服务队。”李世民对半月谈记者说,从防骗禁毒,到宣讲党史、创城创卫,自己每天过得非常充实。


如今,100多名平均年龄68岁的老党员活跃在济南老商埠区的街头巷尾。他们进家入户送服务,走街串巷解难题,为改变社区环境添砖加瓦。


王晔说,2014年,大观园街道组织一批威望高、能力强、明事理、有爱心的退休党员成立商埠挎包服务队,服务居民群众,调处邻里纠纷,监督公共事务,倡导文明民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7年多来,商埠挎包服务队为空巢老人登门服务12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民生实事300余件。


商埠挎包服务队产生示范效应,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大观园街道已成立“商埠女将”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志愿队伍32支、注册志愿者千余人,打造出“商埠雷锋节”等8个志愿服务品牌,激发出崇德向善、诚信互助的正能量。


研学游让街区风骨薪火相传


到蔡公时纪念馆缅怀先烈;参观提供中国第一面国旗用料的瑞蚨祥老店;在小广寒电影博物馆观看革命精神主题微电影《我相信》……济南市泉海中学学生以研学游的独特方式,触摸着令人难忘的红色印记。


“青少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薪火相传的未来。”济南市市中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扬说,当地创新开展“济南商埠老建筑红色+文博”研学游活动,讲好历史故事,让深藏于老建筑的历史基因传承下去,让城市记忆鲜活起来。


“参观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济南人的创业历程,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当好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名参与研学游的泉海中学学生说。


大观园街道睦和苑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左翎说,老商埠红色研学游系列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展现了济南自主开埠的创新精神、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城市文化交融的历史印记,不断为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加餐”。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7期)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26 字。

转载请注明: 半月谈丨街区记忆点燃新活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