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開的奔馳大G、寶馬X3,其實不是奔馳寶馬生產的!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綜合

關注「電動車公社」

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汽車

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之前我們曾經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搞過續航測試,測試的結果你們也大概還記得:

夏季:



冬季:


這份榜單裏,其實藏了一個非常尷尬但又無法述説的事情——按照常理,續航測試成績好的車,我們應該向各位推薦,但這幅榜單上,有一個兩次排名都靠前的品牌是被排除在外的,那就是北汽新能源。

EU5的續航確實非常紮實,但由於當時的車普遍是新車,導致在質量上沒有太多的口碑可借鑑參考的情況下,又考慮到更早的EV160系列口碑非常差,這就導致了我們不敢把續航非常紮實的EU5推薦給大家。

——這不只是電動車的問題,其實燃油車的市場中,北汽的質量口碑在車主羣體中一樣不高,這點不僅僅是體現在一些汽車維權網站上,就連公社自己的粉絲羣裏,都有每天專門罵北汽的車主。

——北汽新能源的車續航紮實,這點説明這家車企三電技術其實是拿得出手的,它唯一的短板,就是往年的質量口碑。

而隨着北汽新能源旗下ARCFOX極狐宣佈其首款量產車arcfox αT上市,北汽最大的短板,似乎有機會被填補上了。

我並不是想跟大家説品牌高端了,質量有了大幅提升,畢竟捷豹路虎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真正讓北汽新能源這家車企有機會蜕變的,是它和一家叫麥格納的供應商合作了:


——多了個叫麥格納的供應商,事情就不一樣了?

是的,更換了新BeiJing標的北汽新能源還是原來那個北汽,但同門下的ARCFOX卻已經不能再和北汽高端品牌劃上等號。

一般人很少知道的麥格納,在行業內其實大名鼎鼎,你隨便找一個汽車工程師問,幾乎沒有一個不知道麥格納的,這家加拿大企業是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裏獨一無二的存在。

首先麥格納是個巨頭。

麥格納的體量和影響力放在汽車行業內極其可怕:全球擁有294家工廠,87個工程、研發和銷售中心,超過11萬名員工。這在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290位,跟博世、採埃孚、大陸等屬於同一梯隊。

——這是基本盤。


拋開基本盤之外麥格納還有個極其特殊的身份——麥格納號稱除了輪胎需要購買,其他所有汽車零配件都能生產,因此理論上講它甚至可以擺脱同行供應商,自己獨立完成整車製造。

事實也是如此,麥格納雖然以一級供應商(Tier1)知名,但它真的可以自己造車!

更可怕的是,麥格納的造車能力和水平,不是小打小鬧,是可以吊打很多知名主機廠的存在——業內人士甚至稱麥格納是“全世界最大的沒有自己品牌的汽車製造商”


講麥格納的造車歷史之前,我還可以告訴你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今日大名鼎鼎的高端品牌,都是從代工做起的,例如最初在1928 年,寶馬開始貼牌生產英國品牌奧斯丁旗下的 7 型車,以 Dixi 3/15 名義上市銷售。

——造車這件事別看國內一直在模仿,甚至合資生產,其實回顧歷史放眼望去,百年寶馬的汽車生意,也是從生產貼牌產品開始。

而麥格納的起家,其實還不如寶馬:最初也只是一家生產車用遮陽板支架起家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這家加拿大的零件供應商第一次代工的產品,就相當不俗:地點位於奧地利格拉茨工廠,而產品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奔馳G級——事實上第一代G-wagen並不是奔馳自己製造,而是誕生於格拉茨的麥格納工廠。


50年前為別人代工的寶馬,在2003年時也找到了麥格納代工生產寶馬X3 。

有時候故事就是這麼有趣。

在麥格納為寶馬代工的諸多細節裏,有個令很多寶馬粉絲都無法相信的事實——其實最早的寶馬X3是麥格納設計的,所以,在為寶馬代工的初始階段雙方的合作不是簡單的代工生產,而是麥格納設計了一款車,貼上了寶馬的牌子去銷售。


是的,麥格納自己不賣車,但它造出了很多我們熟悉的車。

麥格納生產的遠不止奔馳G、M級和寶馬X3,據我所知到的,還有我們熟悉的MINI系列,從MINI Countryman 到MINI Paceman,麥格納從2010年開始為寶馬代工生產MINI,5年內的總共生產了50萬台!


一般的車型麥格納能生產也就罷了,事實上麥格納連跑車都可以造。

比如曲線迷人的標緻RCZ,雖然慢慢洋溢着法國人的浪漫和放蕩不羈,但這台外觀別具一格的小跑車其實是由奧地利麥格納斯太爾格拉茨工廠設計並製造的。



如果你要覺得RCZ太冷門不算什麼,那我還可以告訴你:

寶馬自家旗下的跑車Z4,也是找麥格納代的工。


甚至我們熟悉的寶馬5系,也有一部分是麥格納生產的。

看到這裏,你一定會好奇,既然麥格納造車技術那麼厲害,那為什麼不親自下場賣車呢?

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配套支持2017年到2019年67%的全球新上市的車型,涵蓋幾乎所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的廠商,麥格納如果自己造車,那無異於和自己的客户説byebye。

就像比亞迪如果不將自己的電池業務分拆出來,就沒有那個主機廠敢採購一樣。

(2020年3月16日,比亞迪對外宣佈成立5家以“弗迪”命名的全資子公司,其中有一家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就是為了日後拆分電池業務,殺入供應鏈市場做準備的)


另一方面的原因更顯而易見——如果不是今天這篇文章介紹麥格納,相信你們完全不知道這個世界,這個汽車領域裏,竟然還隱藏着這麼一家可以比肩BBA的造車巨頭。

麥格納有技術有產能,唯一沒有的是品牌,然而汽車企業的核心利潤,其實是來自品牌溢價。

例如2016年豐田一如既往當選全球最具價值的汽車品牌,品牌價值達到421億美元,這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蔚來的市值(蔚來估值太高了),位列所有品牌排行榜的第六位。

沒有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來品牌形象的麥格納,雖然手裏有技術有產品,但很難賣上價格。


觀致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現在可能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觀致了,然而在幾年前這家車企曾經差點成為燃油車裏的“新勢力”。

這家基於奇瑞和以色列集團合夥,在2011年成立的公司,一出手就打算依靠正向研發造出真正拿得出手的中國汽車,而讓中國汽車擺脱“低端”和“山寨”的惡名。

當年為了造好車,奇瑞在觀致身上可是下了血本,最典型的地方就在於,新車的所有供應商都是世界頂尖級的,所以在當時的汽車圈裏評價雖然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幾乎所有人都認同的:

觀致這台車,真正做到了在同級車的產品力上,不但不輸給世界第一車企大眾,而且還能略勝一籌!


觀致這台車的背後,其實也有麥格納——這台當時功虧一簣的好車,是由麥格納斯太爾代工工程開發的。

然而就是這麼一台車,卻因為和合資品牌一樣定價,並沒有獲得市場認可。

原因很簡單,試想一下,當你想吃乾脆面時:你會選小浣熊還是某不知名品牌?當你想買一個高性價比手機時,你會研究3天,還是直接買一台小米?

絕大部分人在做選擇時,都會傾向於自己熟悉的事物/品牌,而觀致在當時並沒有深入人心,站在觀致背後的麥格納,更是沒有幾個人知道。

這就是麥格納為什麼不自己造車的原因。

而這次麥格納和北汽的合作,也不僅僅是簡單的代工——事實上,這兩家公司要一起造車。

有了麥格納的支持,就意味着ARCFOX這個品牌的背後,將不在僅僅是北汽集團,而還有一隻為國際汽車巨頭們代工的麥格納。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麥格納並不是沒有造新能源車的經驗——早在2018年,麥格納就開始為捷豹製造旗下首款電動汽車 – 捷豹I-PACE。


雖然捷豹I-PACE的銷量和定價都不行,但至少對於麥格納來説,它是有能力造好一台純電動車的。

並且這次北汽和麥格納的深度合作中,還特別提及了雙方合資的鎮江工廠(年產能 18 萬輛)是「可以向外部公司提供相同的服務」。所謂相同服務,就是製造,甚至包括研發設計等服務。

對了,這似乎也是麥格納在歐洲地區以外的首家整車製造工廠。

這意味着,北汽和麥格納的合作,意圖的不僅僅是生產ARCFOX,這兩家車企還可以滿足其他造車新勢力們的代工需求。

想想,一個曾經代工過奔馳大G、M級,寶馬X3、Z4的企業來給你代工新車,這對於一些還在泥潭中掙扎的新勢力來説,可能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這可比蔚來找江淮,小鵬找海馬代工的起點高出了不知道多少。

另外傳統車企們,也可以藉此將自己的新能源車生產業務外包給北汽麥格納。


這意味着在造車的下半場,北汽麥格納的加入讓事情增加了很多變數。

而ARCFOX也從一個北汽的高端品牌,變成了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符號。

原因在於ARCFOX αT雖然是北汽這家傳統車企的作品,但是它所具備的一些特點,這台車更加接近造車新勢力。

例如中控的T型佈局屏幕:


例如由由北汽與華為聯手打造,是目前全球首個商業搭載5G技術的汽車平台架構。


當然,這些東西我目前還沒有真正深度體驗,後續有機會的話,我會在進一步體驗之後,和大家聊。

——不管如何,如果説人們對“北汽製造”的品質所顧慮的話,那麼對於北汽麥格納,我想這可能是一個轉折點。


原本三電技術做的不差,產品續航紮實的北汽,有了麥格納代工加持後,相信可以走向一個全新的階段,而麥格納和北汽的深度合作,大概也是這家代工之王的一次全新的嘗試。

我之前其實説過,我們叫電動車公社不僅僅是因為支持純電驅動,更多的是看好智能化,而智能化在純電架構上更好實現。

毋庸置疑,目前的智能化體驗,新勢力領先傳統車企一大截,但也有不少傳統車企用各種方式在努力追趕。

我不知道北汽接下來會如何,但如果不出意外,北汽可能是傳統車企裏,第一個在智能化體驗方面縮短與造車新勢力差距的選手。

或許有的朋友仍然對北汽有所顧慮,但有了麥格納的參與,ARCFOX還是可以等我們下一步的深度體驗評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