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只有農民徹底放棄土地,國家才能更強大
古人將社會階層分為四等,士農工商,農民是僅次於世族子弟的良民,封建社會被推翻之後,農民更是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直到新中國成立,農民羣體第一次以領導者羣體的身份登上歷史舞台。
然而,儘管國家每年都在頒佈一系列文件,旨在提升三農水平,但是仍有很多人對農民羣體不屑一顧,而這其中,還有一位經濟學博士後,王福重。
王福重其人
從百度百科上,我們可以看到王福重的一系列頭銜,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世界經濟學理事會常任理事,被外媒稱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有良心的經濟學家。
誰也不會想到,擁有這一系列頭銜的經濟學專家曾經當眾説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農民徹底放棄土地,國家才能更加強大”,而緊接着這句驚人之語的是“中國只有徹底消滅農民,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倘若外人不知,甚至會以為王福重家務世代和農民有仇,然而事實是,這位享譽國內外的經濟學專家最初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出身,誰也沒想到,功成名就之後的他卻當眾發表出這樣驚世駭俗的言論。
那麼,王福重為何會有如此驚人之語呢,他的多翻演講究竟是為了國家強盛,還是為了出一時風頭。
首先,在王福重看來,農民階級應該算是封建社會的殘餘,因為自農民誕生之日起,就意味着社會分工的不合理化,農民從事耕種這樣的低端勞動,只需要體力,大片土地被用於耕種,農民使用效率低下,大大減少了國家對土地的使用效率。
其次,為何王福重堅持農民應該放棄土地呢,在他看來,農民羣體在當今社會仍然佔據着相當的比重。
而這羣人之中,雖然以中老年人居多,但是青少年也有相當比例,如果這些勞動力資源可以被應用到社會其他領域,那麼所得應當比耕種要多的多。
而且,他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研究表明,中國如今距離發達國家的差距,重點體現在農業生產上,農民依舊採取原始的耕種方法,不僅產量低下,而且耗費人力物力。
而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早就進入智能化時代,他們負責耕種的羣體不是農民,而是農場主。
除此根本原因之外,他還提出了當今農村社會出現的種種弊端對社會發展的不良影響,比如農村的髒亂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農民羣體之中仍然存在的種種陋習嚴重影響着和諧社會的進程,凡此種種,皆是他堅決捨棄農民的原因。
反駁與批判
然而在他這兩場演講結束之後,很多人都對他的言論表示否定,並且列舉除了一二三四等論據。
首先,農民羣體為何不能放棄,無論是從社會進程還是世界各國的農業發展歷程來看,農民羣體始終沒有退出歷史舞台,無論是美國的農場主還是中國的小農民,歸根結底他們都屬於農民這個羣體,唯一不同的是耕種方法的演進。
其次,關於勞動力效率低下問題。中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卻仍然緊缺,但是造成這種緊缺的原因並非是農民羣體的比例佔據過多,而是社會分配的不公,農民羣體是其必須要素。
中國是有名的糧食大國,但是每年仍然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補給,倘若將農民羣體徹底消除,請問以後龐大的糧食供給都依靠進口嗎?
最後,關於一系列的瑣碎問題,比如生態環境惡劣,影響市容市貌,或許王福重教授已經多年沒有回過自己的故土,當年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農村確實遺留着各種各樣的弊端,然而在這些年政府的支持下,農村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雖然偏遠地區依然會有一些尚未完全改善的農村,但是大部分農村已經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了。
至於傳統陋習這一方面,其實不僅在農村有所遺留,城市也有其問題。
只是因為隨着經濟發展,城鄉經濟水平的差距逐漸拉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農民羣體抱有異樣的眼光,然而這不是農民羣體的錯,而是這個社會風氣的歪斜,當年新中國成立,人人都以祖上三輩貧農為榮,如今卻成了別人嘲笑的談資。
所以,我們應當改變的是這個社會的不良風氣,而不是對農民羣體的刻板印象。
以上觀點幾乎完全駁斥了王福重教授的觀點,甚至有相當多的人在為農民羣眾發聲,認為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用辛勤的汗水供養了我們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他們值得我們尊重。
網絡熱議
關於王福重教授的演講,網絡上也呈現了兩面倒的風向。雖然大部分人都認為他的發言有失偏頗,在一定程度上,否認了農民羣體為國家作出的突出貢獻。
但是也仍有一部分人為其發聲,認為他已經擯棄了簡單的小愛,站在國家藍圖的宏偉格局上俯視,所以才有了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換得整個國家的昌盛之意。
然而這種言論很快被打壓下去,畢竟人之根本,衣食住行,衣能蔽體,食能果腹,若論生存,還要數食物,然而源源不斷供給我們食物的就是農民。
倘若有一天農民消失了,我們的食物從哪裏來呢?如今網上之所以能夠出現這些不堪的言論,還是因為城鄉發展差距過大,城市憑藉便捷的交通,優秀的人才一騎絕塵而去,而農村除了依靠農民,別無他法。
幸好,隨着時代發展,仍然有一部分懷揣信仰的青年之士帶着知識和技術來到農村,他們雖然未能有王福重那樣的學歷,但他們看的卻比他要遠的多,所有人都在拼命擠向城市。
然而城市的奶酪就算再多也經不起這麼多人的分割,相反,農村這片市場,前景廣闊,只等有伯樂來挖掘,一切就會截然不同。
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王福重教授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為何能夠説出這樣語意犀利的言辭。有人稱之為來自童年的噩夢,我們不能否認,有這麼一羣人,他們來自農村,卻厭惡生養他的這片土地,他們看見它的落後,知道這裏的人是多麼愚昧,他們或許曾經發誓,若有一天,能夠遠離此處,一定永不回頭。
然而,再無法直視的故鄉也終究是生養我們的故土,你以為自己早已忘記童年的陰影,所以你始終沒有回頭,這正是如此,我們都知道,你永遠也無法忘記。
農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他們是和土地最接近的人,他們質樸純善,沒有城市中人的精明靈氣,他們面對的是麥苗和嫩芽,他們堅信汗水能夠收穫糧食,他們用着最笨重的方法做着最神聖的事業。
然而,他們也不知道,原來在同一片土地上,也有很多人,是如此的希望他們離開。
我們無法輕易的評判一個人的是非對錯,但是我們有理由堅持深藏於我們心中的原則底線,感恩農民,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糧食,是他們,給予了我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