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走啊,移民去當上等人,聽説那邊不僅收入高,物價還很低,你説人家咋就那麼完美呢!”

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公知在用這樣的話術忽悠着中國人。然而,“高收入且低支出”的社會,真的存在嗎?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在“高收入且低物價”的燈塔美國,街頭的流浪漢營地。

2019年夏天,當時剛剛從歐洲回國度假的郎君寫了一篇文章,主體內容講的是“以西歐為主的很大一部分西方發達地區,普通底層民眾是很難消費得起空調的”,這篇文章影響很廣,但隨即也引發了“公知體”對我的攻擊。

有趣的是,郎君只是把自己在西歐地區見到的真實一面寫出來,把高人工費、高税收額、高產品定價、高電價的情況進行了具體的説明,可這一舉動引起了公知們極度不滿,除了發帖譏諷我外,他們還勸郎君“出國看看”,甚至激動地呼籲“別讓劉斯郎回國吹空調”。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那麼問題來了,郎君就是簡單地闡述一些事實,為什麼會讓這些人不痛快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內容破了他們的局——拿西方資本社會的外宣資金,忽悠中國人的局。

那麼今天,我們就借勢發揮,再破一破這些“公知設下的忽悠局”。

今天我們談的主題是“高收入且低物價的西方社會”。我想具體的引言已不用我多説了,因為大家應該多多少少都見過諸如“歐美收入是中國數倍,物價卻比中國還低”的洗腦文案了。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不以“對錯”進行評判,因為像公知一樣直接從現象到現象的粗俗評判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將通過對地域差異、體制差異、文化差異等社會差異性影響因素的分析,解讀那些公知們不願意提及的“更完整的真相”。

1:地域性產品的對等化誤導

中國是一個“很難的國家”,在各路網絡公知口中,不僅福利要和北歐比、軍事要和美國比、科技創新要和德國比,甚至連基礎物價都要“對等化”地和全球進行對比。

這種“對等化”對比多用於公知的輿論洗腦,其特徵是拋開地域性差異和個體性差異而直接對等比較。簡單説就是,拿A、B、C國好的一面和中國做得不夠完美的一面作比較,然後得出“中國完敗”的結論,有種斷章取義的味道。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在進行“西方高收入且低物價”的宣傳過程中,這種手法是最為常見的。例如對歐美乳畜產品的吹噓上,什麼澳洲牛奶比水便宜,歐洲牛肉賤賣隨便吃等等,這樣類似的宣傳都廣為流傳。

我們身邊很多人都相信了這樣的説辭,甚至還有不少人跑來留言區問我“聽説國外牛奶比水便宜,生活成本是不是真的那麼低”。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其實被這種説法牽着跑的人,都沒意識到一點:乳畜產品是歐美的特產,且很多地方是供過於求,直接以此作對等條件的比較,有點耍流氓。這就好比你在內蒙買乳畜產品遠比內地定價低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來看歐美的地理和農業特徵:這些地區多平原,且自然氣候非常適合畜牧業和大牧場放牧業的發展,因此早早便形成了非常發達的乳畜業產業鏈。

從全球角度來看,歐洲、北美和澳洲是全球最主要的乳畜業、大牧場放牧業的代表,這就意味着這些地區不僅乳畜產品產量大,加之歐美人口整體較少,於是便出現了供過於求的情況,必須尋求外貿合作對外輸出相關產品。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這也就是為何,我們總能時不時看到歐美有“牛奶過剩,傾倒處理”的新聞。

因此,北美也好,歐洲也罷,又或者是澳洲,他們的乳畜產品價格較低是完全由自然因素、產業因素共同促成的,也合情合理。不過整體上並沒有誇張成公知們所謂的“牛奶比水還便宜”、“水龍頭直接飲牛奶”的地步。

而相比於歐美,中國並不是典型的乳畜業和大牧場放牧業國家,只有西北的內蒙、新疆、青藏高原三個區域性牧區,相應的自然條件遠不及歐美地區不説,還要供給14人口的超大市場,整體上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因此價格的“親民定位”上自然不佔優勢。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中國西部牧區,要麼高寒高海拔,要麼乾旱缺水,且荒漠、戈壁面積較大,發展乳畜業和大牧場放牧業的自然條件遠不如歐美。

因此,公知們帶頭拿歐美乳畜產品的價格和中國的比,並以此得出結論“國外高收入低物價”,是典型的“只講現象,不談原因”的宣傳流氓表現。

我將這樣的宣傳誤導稱之為“地域性產品的對等化誤導”,這樣的誤導其實不僅限於乳畜產品,還包括意大利的奢侈品、德國的汽車、美國的蘋果手機等,公知們向來喜歡將這些國外的特產、以及本土品牌的本土低價和中國的進口商品價格進行直接比較。

然而,事實卻是這樣的:全球近7成的奢侈品是意大利本土的,人家價格低不是很正常嗎?德國是全球最主要的汽車工業大國之一,本土買車便宜不是應該的嗎?蘋果手機是美國的本土品牌,美國售價便宜不也是合情合理的嗎?華為不也是在中國賣的便宜,在西方賣的貴麼?

難不成,本土的“特產”價格低,就能説明本地區的物價親民嗎?

所以説,凡事多問問“為什麼”,千萬不要跟着公知一起從“現象”到“現象”地瞎吹噓。

2:社會體制性的模糊化誤導

“國外超市物價都很便宜”,這是公知們長期宣傳之後,在很多人腦海中留下的“天堂念想”。

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的超市,“幾十塊錢買滿滿一大籠”的故事遍地開花,以盈利為目的的歐美超市都快被吹成“慈善機構”了。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作為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我必須承認這些“公知體”説的一部分算是事實,其擺拍的結賬過程也是真的,“幾十塊錢能買一車食物”的説法也是説得通的。

在這件事上,他們沒有全靠撒謊,但還是挖了一個巨大的坑:從單一現象到單一現象的直接比較,不談背後現象產生的來龍去脈就下結論,以及專門挑選便宜的商品誇大“低物價”的效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66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的物價便宜,歐洲能夠富裕無憂,你被這些“公知言論”欺騙過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