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誠心誠意,恰到好處,“為孩子好”不是馴化的理由

老人常説“小洞不補,大洞叫苦”。現在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句口頭禪就是:“孩子現在還小嘛不懂事,長大了就懂事了”。這樣的父母不給孩子樹立是非觀,不教導孩子遵守道德規範,不引導孩子設立做人做事的底線,給了孩子極大的犯錯自由,並且犯錯了無需反思更無需懲罰,一句“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就了結一切過錯。

這就是典型的“灰犀牛式”養育,這樣的養育方式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悲劇,一個四年級的學生故意推倒孕婦,目的只是看她會不會流產,想要印證一下電視劇的劇情。一個十歲的孩子,無知成這樣,秩序感缺失成這樣,真是讓人痛心無語,讓人反思現在的家庭教育到底是什麼了。

家庭教育要誠心誠意,恰到好處,“為孩子好”不是馴化的理由

《小王子》中的狐狸拒絕小王子“我們一起玩”的提議時,説“我不能跟你一起玩,我還沒有經過馴養”,小王子不懂什麼叫“馴養”,“意思就是:建立一種聯繫”小狐狸説。小狐狸在跟小王子分別的時候説:“但是你千萬不要忘記。對你馴養的東西,你要永遠負責。你必須對你的玫瑰花負責……”

身為父母的我們在養育孩子時,為孩子花費時間,為孩子花費精力,對孩子負責,其實也是在“馴養”孩子。三字經裏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是馴養成功的典型案例。但是前幾年大火的“狼爸虎媽式”教育,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表明很多父母在“馴養”的道路上走偏了,偏離了“馴養”的初衷。

家庭教育要誠心誠意,恰到好處,“為孩子好”不是馴化的理由

動物園的猴子會騎車,是管理員馴化的結果。人們在欣賞猴子表演的時候開懷大笑,管理員也會給猴子獎勵,看起來皆大歡喜。實際上,猴子的馴化過程對猴子來説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生性自由不羈的猴子要理解人類的指令並作出相應的反應,會經歷無數次的獎勵和懲罰,才能無中生有,形成應激反應,才能得一場“精彩”的表演。

我們養育孩子,不能不顧及孩子的身心能動性,將教育經驗一味生搬硬套,把“馴養”教育變成了“馴化”行為,最終壓抑孩子的本性,剝奪孩子的個性,讓孩子變得機械而痛苦。讓意義重大的家庭教育,失去了“馴養”的初衷。

家庭教育要誠心誠意,恰到好處,“為孩子好”不是馴化的理由

電影《狗十三》,通過一些細節來讓人反思教育。李玩的爸爸和奶奶相信別人説的“牛奶最有營養,對孩子最好”,每天都為孩子準備牛奶,卻不知道自己養育了十幾年的孩子對牛奶過敏。李玩喜歡天文不喜歡英語,而老師建議她報英語興趣班,父親先是“改了吧?”,在得不到李玩的點頭之後,摁住李玩的腦袋強迫她改,最後索性自己動手給她改掉興趣班。李玩無助地走出老師辦公室,淚流滿面,他父親還追在身後説:“我都是為了你好”。

李玩父親所有的行為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卻從來不傾聽一下孩子內心的想法,即使聽到了也要強迫孩子順從。這不是“馴養”而是馴化,“為孩子好”不是理由,這種專制的家庭教育只會讓孩子在父母的強壓之下變得畏畏縮縮庸庸碌碌,缺乏應有的活力。

家庭教育要誠心誠意,恰到好處,“為孩子好”不是馴化的理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小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灰犀牛式"的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直到孩子捅了大簍子才追悔莫及:“我當初怎麼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呢?”

《狗十三》中,昭昭拿着撐衣杆打媽媽打爸爸,爸爸媽媽都只是躲閃沒有阻止還笑着配合弟弟,接着昭昭就打傷了奶奶。奶奶受傷後,昭昭嚇得哭了起來,父親就急忙去哄昭昭,連連撫慰昭昭説:“沒事沒事,沒人説你,沒人怪你”,李玩説:“應該讓昭昭跟奶奶道歉”,父親卻覺得李玩太不懂事了,弟弟還小不懂事,這個事情不能怪弟弟。

父母不懲罰犯錯的小孩,小孩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懲罰。昭昭拿着拖把捅狗,把狗捅得狂躁不安,最後把昭昭的腿咬傷了。

家庭教育要誠心誠意,恰到好處,“為孩子好”不是馴化的理由

試想如果昭昭在用撐衣杆打人的時候,父母和奶奶不是配合孩子説:“我是老妖精”、“我娃真厲害”,而是告訴孩子:“你這樣不對,這樣很危險,會傷到別人。寶貝不可以這樣玩哦”。也就不會出現昭昭用拖把捅狗導致被狗咬傷了的事件。

所以“馴養”孩子不能放任孩子的錯誤行為,要及時阻止及時糾正避免更大錯誤的發生。更要教導孩子知錯能改。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缺點,更何況是孩子。我們既要正視孩子的缺點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有的父母會很忌諱別人在自己面前説自己孩子的缺點,自己在孩子面前也閉口不談孩子的缺點,這樣會給孩子傳遞這樣一種信息“有缺點是可恥的”,繼而自卑起來。

同事方媛的女兒曉曉比較羞怯內向,週末寶媽帶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曉曉卻黏在媽媽身邊,開始還會有寶媽逗曉曉:“喲,曉曉都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有點內向哦”,方媛聽到這樣的話就會不太高興,會迅速地轉移話題,後來大家都知道了方媛的忌諱,也就不説什麼了,曉曉也總是拘謹地縮在媽媽身邊。

其實孩子內向並不是缺點,內向的孩子通常專注力更強,喜歡獨自處理問題,更容易在一個領域裏做到極致。做父母的要善於看到事情的陽光一面,並以此引導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內向,這是不好的,大家都不喜歡我”。而是覺得:“大千世界,各自精彩,我是獨特的,做好我自己就好。”

家庭教育要誠心誠意,恰到好處,“為孩子好”不是馴化的理由

一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他最大的缺點,在孩子還不會如此辯證地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針對孩子的缺點進行積極的引導了,讓孩子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並建立自信心,這對孩子來説很重要,也是“馴養”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馴養”不是馴化,我們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身心能動性,再結合成功者的教育經驗來養育孩子,及時發現並糾正孩子的錯誤,教導孩子知錯能改,更要引導孩子正視缺點,建立自信心,才能體現家庭教育的意義,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68 字。

轉載請註明: 家庭教育要誠心誠意,恰到好處,“為孩子好”不是馴化的理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