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別不當回事啊!

長大後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別不當回事啊!

木易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個孩子自信或自卑,與他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

孩子的性格除了先天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啓蒙與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1、父母總是爭吵的家庭

對於孩子來説,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父母恩愛。一個温馨有愛的家庭,一對相親相愛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一個陽光的孩子。

俗話説,童年的經歷會影響人的一生,有些人童年的經歷可以治癒一生,有些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孩子還小時,父母就經常當着孩子面吵吵鬧鬧,互相埋怨,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間的愛,也少有機會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

小小年紀就會缺乏安全感,總是害怕失去,總是敏感多疑。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強調了環境對人成長的重要性。

有愛的家庭是孩子一生的財富,父母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父母爭吵的家庭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2、父母熱衷於攀比的家庭

“你看人家樂樂,早就起牀和他爸跑步去了,你就知道睡覺;”“你看人家歡歡已經會背唐詩三百首了,你連課文都背不下來;”“每次考試成績都不進步,你怎麼不向人家明明看齊呢;”......

是啊,每個父母口中都有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很優秀,但父母未曾想過,其實一個孩子優不優秀,與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

正所謂,教育就是拼爹媽,孩子之間的差距,體現的是父母之間的差距。

地比較只會在無形中打擊孩子,讓孩子更自卑。

清代教育家顏元説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孩子的成長需要用愛澆灌,需要陽光般的指引,真正發自內心地愛孩子,肯定孩子,才能讓孩子擺脱自卑的心理。

長大後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別不當回事啊!

3、父母缺席孩子教育的家庭

對於孩子來説,父母給與自己最好的教育,除了父母恩愛之外,還有高質量的陪伴。

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説:家庭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心智和才能才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態度如果比較熱情主動,民主開明,那麼孩子的情商可能就會比較高“。

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陪伴就像一盞明燈一樣,時刻照耀着孩子前行的路,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很多父母完全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自己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跑人,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遇到委屈和困難,無人傾訴和求助,喜怒哀樂沒人分享,他只會越來越羨慕別人,內心越來越自卑。

蒙台梭利説: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期,才是你最大的遺憾!

學校教育無論有多成功,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長大後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別不當回事啊!

4、父母總是愛抱怨的家庭

很多夫妻都會有這樣的抱怨:

“你瞧你爸爸那個樣子,天天不着家,我辛辛苦苦拉扯你們,你們還不好好努力,我真是苦命啊”!“你媽媽那個臭脾氣誰受得了,就知道天天説你奶奶和我的不是”。

看似一些口頭的碎碎念,卻讓家裏的氛圍更緊張,更消極。

父母愛抱怨生活,抱怨對方,抱怨孩子,孩子就會把錯歸結到自己的身上,總想着是不是自己哪裏做錯了,父母接下來是不是又要批評自己了。

久而久之,孩子也總會處在自責與自我否定中。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只有原件好,複印件才不會差。只有父母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盧梭説: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説話和聽別人説話以前,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家庭永遠是教育孩子的主戰場,未來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4種家庭。

要讓孩子告別自卑,父母就要做到夫妻恩愛,對孩子少一分苛責,多一些鼓勵,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7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大後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這4種家庭,別不當回事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