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通訊員 劉北川 王洪江 王俊 中青報·中青網 記者 趙麗梅)前方發生7.5級地震,出現了房屋倒塌、路橋損毀、化工品泄露燃燒等各類險情,急需救援……這是日前“應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區抗震救災實戰化演習中模擬的災情場景。
在此次演習中,中國安能救援成都基地投入人員91人、裝備35套(台)在張掖主會場和敦煌分會場同步參加。這支前身為“武警水電第九支隊”的救援隊伍,在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中,搶險人員冒着餘震塌方的危險,歷時73個小時,率先打通了馬爾康至汶川的第一條“生命通道”。14年過去了,雖然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但這支隊伍依然奮戰在國家重大自然災害搶險的最前沿。
2008年汶川地震,這支隊伍打通了馬爾康至汶川第一條“生命通道”。受訪者供圖。
在中國安能救援隊伍參與演習的4個課目中,除地震救援中常見的塌方體剝離、水電站排險外,今年還接受了中歐班列傾覆吊裝、對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泄露燃燒進行回填掩埋等兩個新課目的實戰檢驗。
模擬中歐班列出現傾覆,救援隊正在進行救援。受訪者供圖。
地震發生後,碼放高處在貨物集裝箱發生錯位、四處散落,參與演習的人員駕駛起重設備迅速落位、利用登高車在30多米的高空進行鋼絲繩吊裝捆綁,在牽引繩的精準配合下,數十個集裝箱在完成“空中轉體”後迅速復位。
輸氣管道破損泄露燃燒,就地取材進行掩埋、快速熄滅成為最優方案,習慣了決口封堵的推土機操作手,在面對熊熊火光時同樣臨危不懼,在極為狹小的工作面向險而行、沉着應對,迅速撲滅明火。
塌方體剝離救援中,在房屋坍塌現場進行人員搜救時,成塊的大型預製板壓在了被困人員上方,鑑於房屋廢墟作業空間十分有限,起重設備移動不便的實際,救援人員採取一台起重設備緩慢剝離,一台挖掘機轉運清除的方式接力進行,兩台重型設備的高效銜接,為後續的人工清理贏得了寶貴時間。
在敦煌分會場“黨河水電站”排險現場,大壩壩體出現多處裂縫、背坡還有滲水點和管湧,在斷電無法提閘泄流的嚴峻形勢下,果斷採取“前截後導、固壩護腳、固防並舉、泄流消浪”的處置戰法,結合大壩臨水側鋪設土工膜、上游用鋼板樁形成防滲牆、中間採取固結灌漿提高壩體完整性等措施,險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