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俄烏衝突表明世界離不開化石燃料? 專家:能源轉型仍在中途 無法立即切斷舊能源體系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綜合

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讓世界正視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為緩解能源供應受到的衝擊,美國、歐洲國家等多國紛紛尋求用其他來源的供應來取代俄羅斯的石油,與此同時也正在懇求產油國提供更多的石油給油價降温。上週,美國、國際能源署相繼宣佈釋放大規模原油儲備。儘管此舉或能解“燃眉之急”,但長期來看可能存在儲備不足的隱患。

當地時間3月28日至31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舉辦了“2022年中東和北非氣候周”,會上各參與國承認需要從化石燃料轉向更清潔的動力來源,以阻止全球氣温繼續上升。然而,參會國在何時、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方面也存在明顯的“斷層”。一些能源官員甚至警告稱,不能也不應該立刻切斷現有的能源體系,世界仍然需要對石油和天然氣投資數千億美元。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設施。

一場地緣政治衝突,揭示出能源轉型“願景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零排放承諾和加大對化石燃料投資之間的矛盾是否使得新舊能源交替陷入困境?這一困境的出路在哪裏,世界主要國家該怎麼做?眼下,我們還能採取什麼行動來加快新舊能源交替,從而逐步實現遏制全球氣温上升的目標?日本工程院院士、立命館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周瑋生教授接受紅星新聞採訪,就以上問題進行深度分析解讀。

美釋放最大規模戰略石油儲備

或埋下儲備不足的“長期隱患”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由化石燃料的投資受限引起的供應不足已經造成全球能源問題持續緊張。衝突爆發後更是推動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布倫特原油自2014年來首次觸及每桶105美元。美國、歐洲及其盟國正在尋求用其他來源的供應來取代俄羅斯的石油,與此同時也正在懇求產油國提供更多的石油以降低消費者的燃油成本,並進一步緩解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帶來的市場衝擊。

此外,3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下令從5月開始釋放其戰略石油儲備,在未來6個月時間裏每天釋放100萬桶石油。此舉可能釋放多達1.8億桶石油,是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能源儲備釋放計劃。一天後,國際能源署(IEA)對外發布公告稱,將繼3月份之後,今年第二次對市場釋放原油應急儲備。拜登表示,他預計IEA的盟友將同意從自己的儲備中釋放3000萬至5000萬桶石油。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指出,化石燃料是“能源轉型的一部分”,仍然需要對石油和天然氣投資數千億美元。

長期研究國際氣候變化合作問題的周瑋生教授指出,油價飆升給全球能源整體的消費造成一定的負擔,西方大規模釋放原油應急儲備可以解決短期的供應短缺。臨時填補俄羅斯能源進口減少的缺口。另一方面,周瑋生指出,這一舉措體現美國在短期內沒有能力用其他能源來“轉化”對化石燃料的嚴重依賴。

從長期來看,周瑋生認為,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減少將為其埋下一個“隱患”。周瑋生表示:“從國家戰略角度,美國需要考慮將如何補上減少的儲備量。這一舉措的隱患在於,未來如果再有什麼突發事件發生,可能會影響其國家安全。”

↑此次大規模石油儲備釋放意味着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將創1984年以來最低水平。

外媒報道稱,在宣佈此次大規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之前,美國政府分別於2021年11月和今年3月初釋放了5000萬桶和3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有分析指出,在此前的兩次釋放後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已經“有些枯竭”。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如果減去本次計劃釋放的1.8億桶原油,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將僅剩下約3億桶,為1984年以來最低水平。

周瑋生指出,俄烏衝突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是否會誘發第三次石油危機,現在還難以判斷。但其風險和不確定性需要高度警惕。另外,俄羅斯對外貿易經濟中資源貿易比重佔50%左右,能源經濟不可缺少。估計俄羅斯會用不同方式出口本國能源,俄羅斯能源出口反彈也值得關注。

無法“立刻切斷”現有能源體系

從長遠看衝突將推動可再生能源轉型步伐

雖然全球都在努力推動能源轉型,但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讓人們意識到“現實很骨感”,世界不得不正視目前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據報道,作為能源轉型的倡導者,歐洲部分國家棄煤電、核電的力度較大,從而對俄羅斯形成較為嚴重的油氣進口依賴。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德國、意大利等多國已經宣佈重新啓動已退役的燃煤電廠,或推遲此類電廠的退役計劃,甚至建立煤炭戰略儲備。

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供應受到衝擊,德國考慮重新啓動已退役的燃煤火電廠

隨着歐盟宣佈制定能源獨立計劃,大幅度削減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各國可能將不得不延長使用燃煤的時間。另一方面,歐盟氣候變化專員蒂默曼斯強調:“只要可再生能源也能迅速增長,歐盟仍有可能實現在2030年之前將温室氣體排放至少削減55%,以及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不過,能源轉型並非朝夕之功。在上週舉行的“2022年中東和北非氣候周”上,阿聯酋氣候變化特使蘇爾坦·賈比爾反覆強調,能源轉型需要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裏,世界將需要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賈比爾補充説:“在建立新的能源系統之前,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拔掉現有能源系統的插頭。”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也堅持認為化石燃料是“能源轉型的一部分”,仍然需要對石油和天然氣投資數千億美元。

然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不斷呼籲各國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步伐,不應因為俄烏衝突而“給全球經濟脱碳踩剎車”。

對於零排放承諾和加大對化石燃料投資之間的矛盾,以及隨之而來的新舊能源交替陷入困境,周瑋生指出:“化石燃料不可能馬上被替代,採用新能源也需要有一個優化的過程。即使是再發達的國家,其化石燃料使用率也佔其能源消耗的高比例。”此外,周瑋生也指出,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而言,對能源、氣候變化的定位不同使其採取能源轉型措施的“份量”也存在差異。

↑阿聯酋氣候變化特使蘇爾坦·賈比爾強調,目前不能也不應該“拔掉現有能源系統的插頭。”

在周瑋生看來,俄烏衝突對全球能源供給的衝擊,從長遠來看是會推動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步伐,因為衝突使得西方對能源安全感到了嚴重威脅,有可能促進對新能源的轉換速度和力度。例如,歐盟的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3月8日宣佈,計劃在年內將俄羅斯天然氣的依存度降低約6成,“在2030年之前”實現零依存度。

歐盟委員會表示,將通過替代的供給源以及加緊利用清潔能源,力爭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歐盟現在每年從俄羅斯進口1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LNG)。歐委會估算,今年從美國和卡塔爾等國家進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即600億立方米可以替代。到2030年為止,通過擴大生物甲烷和氫的利用,可以進一步實現替代。另外,通過擴充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估算今年可替代2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求。如果到2030年將新能源發電能力提高3倍,每年可減少17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求。

另一方面,周瑋生指出,對於全球各國來説,能源轉型政策的制定涉及五個基本原則:安定性(供給)、經濟性(成本)、環境性(排放)、安全性(風險)以及可持續性(長期)。首先,保證能源穩定的供給在任何問題面前都是第一要素。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美國家急尋替代供應源,或是呼籲增大化石燃料的供應,便是突出的例子。

其次,大量使用一項新的能源技術意味着提高產品成本,這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來説都是一個挑戰。此外,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每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温室氣體排放量的影響並不一樣,排放量多也不一定代表該地區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就美國而言,其累計排放量世界第一,但其能源政策並未體現“引領者”的態度,反而是在消極應對氣候變化危機。

全球能源轉型“仍在中途”

新能源要解決安定性問題,化石燃料暫無法取代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明,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減少45%(與2010年相比),才能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C以下。然而,最近的數據顯示,儘管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長,但在能源需求上升和化石燃料使用擴大的情況下,全球總排放量仍在上升,而不是預期的下降。

據報道,IPCC和其他國際機構此前多次表示,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各國不應該對化石燃料基礎設施進行新的投資,必須在一段時間內逐步淘汰對氣候變化負有最大責任的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炭被認為是“擱淺資產” (Stranded Asset)而要求逐年淘汰。

上週二(29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佈了一份長達348頁的全球能源轉型報告,該報告重申稱,目前開發的各種能源都“嚴重不足”,在2030年之前每年需投入5.7萬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擺脱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IRENA呼籲,如果將每年投入化石燃料發電設施的7000億美元用於開發可再生能源,可以更快地實現能源轉型。

IRENA總幹事拉卡梅拉上週在發佈報告時警告稱:“能源轉型遠未走上正軌,未來幾年如果不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實現我們氣候目標的機會將不斷減少,甚至消失。”總部設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IRENA還呼籲,7000億美元的投資應從鑽井、鋪設管道和建造無法再使用的發電廠等化石燃料擴張計劃中轉移出去。

針對拉卡梅拉的發言,周瑋生認為,從能源可持續性的角度來看,人類必須從化石燃料文明轉向綠色能源文明。現在全球能源轉型仍然還在朝向目標努力的途中。全球能源轉型並非一蹴而就的,能源優化的過程從時間(短期和長期)、空間(區域性和全球性)、能源政策(不同能源,不同對策的最佳組合)、結果利弊(充分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以及社會效用的最大化和風險成本的最小化)的衡量這四個方面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周瑋生説:“犧牲安定性而將環境性放在第一位,或者以犧牲任何一個基本原則為代價,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説都是不太可能接受的。”

周瑋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對於新能源的發展,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安定性,光伏發電成本已經可以與煤電匹敵,但不穩定性使得新能源無法暫時取代煤炭等化石燃料。在目前的階段,除了推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點對一些大規模的火力發電廠、鋼鐵廠、水泥廠等高能耗企業進行徹底的能技術改造以外,需要加快能源替代技術和政策的研究開發。

“節流開源”還意味着通過碳捕捉與封存(CCS)等新技術與傳統化石燃料組合來減少温室氣體的排放量。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面參與,重點突破。”周瑋生呼籲:“這是全社會、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公司都必須參與的行動。”

紅星新聞記者 胡藝玲

編輯 張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