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的偉力來自強有力的基層組織 | 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楊於澤

武漢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手打傘,一手幹活”,越是兩手抓、兩手硬,對城市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越是一次考驗,能夠做到既行動高效而又波瀾不驚,證明武漢的基層治理能力的成熟有效。

基層是工作的前線,也是落實的一線。對於基層治理,超大城市不僅不能有絲毫輕視,相反還要提高政治站位,比任何地方都要給予更高的重視。

基層治理的功能與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充當國家、市、區三級公共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儘可能地將各種服務解決在家門口,避免讓羣眾跑路;二是基層是社會利益的發生源、社會矛盾的聚合源,基層治理必須及時解決基層羣眾“急難愁盼”問題;三是基層治理正在成為社會秩序的基礎源、社會價值的共生源,推動基層羣眾由社區認同走向社會認同、再由社會認同走向國家認同。

武漢作為超大城市,基層治理體現了公共服務下沉的必然,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各類公共服務。例如,疫情防控實際上是城市一級的公共衞生應急服務,基層是這種應急任務的承接者。解讀這種應急管理的本質,社區、小區可以被視為基層治理的一個個“堡壘”,它們的力量是在於對基層羣眾的動員、組織。目前,動員、組織、任務分發成為基層工作的基本模式,已經在社區一級常態化工作中模式化。

這種模式的核心變量是任務,基層治理做得好不好,關鍵是基層承擔什麼任務以及這些任務完成得如何。基層治理必須及時高效解決羣眾“急難愁盼”問題,這就要求基層在完成上級交辦的工作外主動擔責,從基層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確定工作任務,並在動員組織羣眾的基礎上分發和完成任務。

提倡基層主動擔責是需要的,而從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出發,基層治理常態化的方向是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規範化。對基層羣眾的需求,必須有一套規範化的回應程序,確保居民有訴求、組織有回應、服務有保障、羣眾有感受,讓風險在第一線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決,共識在最基層凝聚,美好在家周邊實現。

【編輯:鄧臘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3 字。

轉載請註明: 基層治理的偉力來自強有力的基層組織 | 長江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