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沒有任何一款車出現事故後會像特斯拉一般受到如此大的關注。”北京地區的特斯拉老車主華新對「子彈財觀」感嘆道。
7月22日,特斯拉因知名藝人林志穎車禍事件而再度“火爆”,一直走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一週後,杭州一輛特斯拉Model X發生交通事故又給特斯拉“添了一把火”。據悉,該事故中的司機鄭某聲稱自己喝了酒,事發時坐在副駕駛座,使用了自動駕駛功能。
不過,特斯拉方面隨後指車主的説法不實,特斯拉自動駕駛的準確名稱是“自動輔助駕駛”,必須要駕駛員坐在駕駛位才能開啓。而在8月2日,杭州交警部門調查已有初步調查結果:發生事故前車內僅鄭某一人,其全程坐在駕駛座,屬於醉駕。
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性車企,儼然是車市裏的一顆璀璨明星,一舉一動都受到公眾關注。但涉及“自動駕駛”“起火”的事故問題頻出,也讓公眾對其安全性有了更強烈的擔憂——“安全”已成為特斯拉被詬病最為嚴重的問題,加之其長期以來未曾徹底解決的產能問題,這都猶如星球表面不完美的凹坑,為這顆明星的未來蒙上了陰影。
難解的安全題
從7月22日林志穎駕駛特斯拉Model X遭遇車禍至今,雖林志穎已恢復意識,已經順利完成手部開刀,但受限於身體狀況,其仍未對車禍原因進行過多説明。
而特斯拉方面,在車禍當日下午特斯拉客服曾回應:“暫時不能確認起火原因,若遇到緊急情況,主副駕駛有機械開車門的裝置,可在斷電情況下強制解鎖車門,後排乘客可通過後備箱逃生。”此後,再無更多關於此次車禍的回應。
客觀來看,林志穎駕駛特斯拉Model X出車禍後,無疑又將大眾對於電動車安全性的擔憂提了起來。
目前,林志穎車禍事件的具體原因還未有正式説明,但外界不乏對事故原因的猜測,其中一項便指向特斯拉車輛本身的智能駕駛漏洞。雖目前未有相關證據證明,但有網友猜測,林志穎或在駕駛過程中啓動了智能駕駛系統。
長期以來,特斯拉深陷智能駕駛系統漏洞的負面輿論之中,相關的車禍事件也是屢見報端。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8年4月29日,日本摩托車手梅田佳廣被一輛自動駕駛模式下行駛的特斯拉Model X撞倒身亡。兩年後,梅田佳廣親屬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這場事故是由於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設計缺陷所造成的。
2020年6月底,一位特斯拉Model 3車主指出,車輛處於FSD完全自動駕駛狀態下,但在渣土車違規變道後特斯拉並未作出剎車等緊急措施,反而加速向前行駛,導致安全事故發生,這一事件同樣鬧得沸沸揚揚。
今年6月,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一份報告顯示,特斯拉部分車輛在撞擊前不到1秒鐘,Autopilot中止了對車輛的控制。
而近日,有美國媒體報道,一輛開啓自動駕駛狀態的Model 3在高速路上追尾摩托車,致34歲騎手當場去世。
長期以來,相對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都是特斯拉的重要賣點,但在對涉及自動駕駛的交通事故的處理上,特斯拉的處理卻始終難以令外界滿意,幾乎都抱持“逃避態度”,殊不知大眾對汽車的安全性最為看重,因而引起人們的指責。
在輿論壓力之下,特斯拉方面表示,“需要跟駕校以及交通部門聯合起來,對特斯拉等新興的車型,通過培訓和加強教育的方式,避免在使用環節當中的誤操作。”但“教育車主”的行徑,也引來外界指責,被視為“甩鍋”之舉,而這也降低了不少人對特斯拉的購買慾望。
特斯拉公共政策和業務發展部高級主管羅漢·帕特爾曾在回覆美國民主黨參議員理查德·布盧門撒爾和埃德·馬基的信中指出,特斯拉“理解教育車主掌握Autopilot和FSD功能的重要性。”
但兩位參議員對媒體表示,這封回信“只是特斯拉更多的逃避和偏離”。
隨着特斯拉全球銷量的提升,交通事故量也在增加。據專門統計特斯拉汽車致死事故的網站Tesladeaths數據,自2013年以來,特斯拉在全球已發生了249起致死事故,死亡人數達295人。
“特斯拉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雖然在業內處在領先地位,這也是其吸引消費者購買的一大亮點,但消費者不能對其期望過高。”汽車行業觀察人士布清研對「子彈財觀」表示。
布清研進一步指出,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車能夠實現的大多隻是L2+級別輔助駕駛,並不能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但可能在廠商的過度宣傳、銷售人員的暗示下,對智能駕駛欠缺瞭解的部分用户,對其期待過高,由此產生了一些不恰當使用行為,導致悲劇發生。
事實上,不僅僅是自動駕駛爭議問題,在擴產跑量、大步跑馬圈地的情況下,特斯拉做工、產品質量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非議。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就因產品質量問題進行了多次召回。據媒體統計,上半年特斯拉已累計召回27.58萬輛缺陷車輛,涉及Model 3、Model Y以及進口Model 3。
「子彈財觀」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看到,僅4月7日發佈的一則關於特斯拉的召回公告中,就涉及召回特斯拉車輛共計127785輛,包括進口Model 3汽車34207輛、國產Model 3汽車93578輛。
圖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公告顯示,召回原因在於:召回車輛的後電機逆變器功率半導體元件可能存在微小的製造差異,其中部分車輛使用一段時間後元件製造差異可能會導致後逆變器發生故障,造成逆變器不能正常控制電流。
此故障發生在車輛處於停車狀態時,會導致車輛無法啓動;此故障發生在車輛行駛狀態時,會導致車輛失去行駛動力,極端情況下可能增加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而林志穎駕駛特斯拉Model X出車禍後,該車兩度自燃,同樣引發大眾熱議與擔憂。“起火問題算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的共性且未能得到解決的問題。”布清研對「子彈財觀」表示。
他指出,導致新能源汽車起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電池老化、高温、碰撞等等,“但基本和動力電池脱離不了關係,甚至不恰當的充電方式都會引起動力電池燃燒。”
夏日高温之下,近期全國已有多起電動車起火事件,在7月13日、21日就有關於特斯拉發生碰撞後起火的事件被報道。
除了特斯拉,媒體報道顯示,7月上旬,眾泰新能源汽車也發生了一起自燃事故;7月26日,鄭州一輛寶馬i3在試駕過程中電池底盤位置突然起火……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熱銷,起火事故的發生也在提升。據國家應急管理部數據,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共計640起,較上年同期增長32%,高於交通工具火災事故8.8%的平均增幅,平均每日火災事故超7例。
頻繁見諸報端的關於自動駕駛、自燃方面的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也確實“教育”了車主。
特斯拉老車主華新對「子彈財觀」坦言,之前他對特斯拉的智能輔助駕駛一直很信任,在路況比較好、標識線比較完整的地方使用比較多,駕駛體驗也很安全,但現在他在使用時會比以前更加小心謹慎。
而在近期的高温天氣下,因為擔憂高温使電池過熱引發火災,華新已經減少了對特斯拉的使用,“雖然我相信特斯拉的質量,但為了保險,氣温超過30度我基本就不會像以前一樣長時間開車出行了,出去停車也是儘量停到地下停車場,充電時也儘量避免在烈日下充。”
2 難纏的對手
在如何降低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上,車企在動力電池領域也進行了一番博弈。
當前新能源車市,僅僅從銷量來看,儼然已經形成了以特斯拉為首的“三元鋰電池派”和以比亞迪為首的“磷酸鐵鋰電池派”。
決定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重要因素是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在相同能耗、電池包體積或質量不變的前提下,電池能量密度越高,相應地,汽車續航里程就越高。
一般而言,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鋰電池。三元鋰電池能為新能源汽車帶來更高的續航,特斯拉車輛搭載的多為三元鋰電池;而磷酸鐵鋰電池雖在續航上相對略有欠缺,但其使用壽命和安全穩定性,是三元鋰電池不能比擬的。
也因此,當2020年3月比亞迪推出兼顧安全性和續航的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時,頗有“技驚四座”的效果。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更是發出豪言壯語:“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將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中徹底抹掉。”
比亞迪發佈會現場播放的測試視頻顯示,當進行針刺實驗時,三元鋰電池發生爆炸和劇烈燃燒;普通磷酸鐵鋰塊狀電池產生大量煙霧;而刀片電池既沒有燃燒也沒有濃煙,表面温度低於60度。
而在續航上,刀片電池的續航里程也可以與三元鋰電池媲美。此後比亞迪“漢”系列車型的成功,刀片電池可以説功不可沒。
北京地區的一位比亞迪車主陳列就曾對「子彈財觀」表示,“我買比亞迪漢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刀片電池。不管大家認為針刺實驗是宣傳也好、炒作也好,我現場看過刀片電池的針刺試驗,用針刺的確不會着火,三元鋰電池針刺以後會瞬間發熱、會爆炸。我不可能拿親人的生命去冒險,所以我選擇相信刀片電池。”
在比亞迪的追趕之下,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特斯拉和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的競爭上纏鬥已久。但近幾年,比亞迪銷量較特斯拉始終略遜一籌。不過,在今年上半年,兩者的地位發生了反轉。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共賣出64.14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314.9%,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而特斯拉銷量56萬輛,較比亞迪少了約8萬輛,排名降至第二位。
“比亞迪的銷量大幅增長,離不開它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熱銷,上半年賣了超過31萬輛,佔總銷量的近五成。特斯拉方面,因為疫情上海工廠停產一段時間,對它的供給影響還是挺大的。”布清研對「子彈財觀」表示。
“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勢頭都挺猛,特斯拉恢復生產之後銷量也在回升,不過,比亞迪最近新推出了對標Model 3的海豹,今年誰能最後拿下全球銷冠還是有點懸念的,兩家車企之間的競爭還有得看。”布清研説道。
他進一步指出,特斯拉目前的競爭對手遠不止比亞迪一家,“只看國內新能源車市,現在基本形成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和跨界造車企業三股大的勢力,這些車企的市場份額單拿出來可能不是很大,但聚集起來還是會對特斯拉形成比較有力的威脅。”
“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企業,憑藉與特斯拉相似的科技感、體驗感等特質,歷來被拿來與特斯拉對標,隨着市場認可度的增加,對其它造車陣營的份額也有一定分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自主新勢力的市場份額已從2020年的13%增加至2021年的16.2%,而外資新勢力的市場份額從11%上升到了11.8%,變動幅度不大。
3 難破的產能關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產能受限帶給特斯拉的影響,不僅僅是銷量被比亞迪趕超。
根據特斯拉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其營收、利潤、毛利率等指標出現了環比下滑。
第二季度,特斯拉總營收169.34億美元,同比增長41.6%,但環比下滑9.7%;淨利潤為22.59億美元,同比增長97.8%,環比下降超30%;汽車業務毛利率27.9%,不僅低於上年同期的28.4%,還低於第一季度的32.9%。
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產量為25.8萬輛,但交付量僅為25.5萬輛,環比下降約18%,為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季度環比下滑。
“車企第二季度的表現其實都説不上好看,疫情影響車輛生產、銷售、運輸是一方面,隨着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增加,上游產業鏈動力電池、零部件等供給不足也限制了車企的生產,上游原材料漲價還影響了車企的利潤。”布清研對「子彈財觀」指出。
壓力之下,車企紛紛上調產品售價以抵消成本上漲壓力,特斯拉也不例外,其對旗下車型售價多次進行上調。
比如,今年3月10日-17日8天時間裏,特斯拉堪稱瘋狂地進行了3次提價,上調部分國產Model 3、Model Y車型售價,漲價區間在1萬至3萬元不等。其中,僅Model Y高性能版一款車型在幾天時間裏即漲價3萬元。
但如同財報數據所展示的,即便上調了汽車售價,特斯拉營收、利潤、毛利率仍然出現了環比下滑。第二季度,特斯拉還大幅拋售持有的約75%的比特幣,為資產負債表增加9.36億美元(約合63億元)現金,改善現金流狀況。
對於供應鏈難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直言:“這幾年來有點像供應鏈地獄。”
眾所周知,特斯拉長期以來深陷“產能地獄”的影響,即便上海超級工廠投產為其緩解了大量生產壓力,但伴隨其全球擴張步伐和不可控的疫情影響,其產能依然捉襟見肘。
隨着疫情緩解,特斯拉加大上海工廠產量。據特斯拉方面表示,今年6月已成為特斯拉歷史上產量最高的月份。
而馬斯克也不肯降低2022年全年150萬輛的銷量目標,強調特斯拉有潛力再達成一個“創紀錄的下半年”,這也使得其下半年的交付壓力劇增。
雖然特斯拉上海工廠已“滿血生產”,但來自供應鏈的挑戰仍未停止,而特斯拉新開工的柏林工廠和奧斯汀工廠生產爬坡速度仍然有待提高,面臨的生產壓力同樣巨大。
據悉,目前特斯拉柏林工廠已實現周產1000輛電動汽車;奧斯汀工廠已開啓交付4680電池組汽車,預計至年末或可達到周產能超1000輛。
但特斯拉首席財務官Zachary Kirkhorn直言,柏林和奧斯汀的兩座新工廠在短期內仍將繼續拖累利潤率回升。
產能不足無疑已在拖慢特斯拉的擴張步伐。
2022年上半年,作為這兩年新能源汽車新的藍海、全球三大車市之一的歐洲純電動車註冊量達到了63.32萬輛,同比增長31%,但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卻從2021年上半年的13.75%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13.33%。
“前幾年,電動車車型少,消費者可能只有特斯拉等少數車型可以選擇。但現在,在電動化轉型趨勢下,雖然消費者的需求在增加,但同時車型的豐富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可選擇性增加。在大趨勢下,可能特斯拉的銷量不會降,但競爭壓力增加、市場份額被分流是肯定的。”布清研對「子彈財觀」表示。
隨着歐洲車企巨頭寶馬、大眾、奔馳等廠商加快了電動化轉型,特斯拉麪臨的競爭也在加劇,BMW i4和Polestar 2都成為Model 3在歐洲市場的有力競爭對手。
但柏林工廠產能尚且處於爬坡狀態,歐洲市場供給要靠上海工廠“搭救”的特斯拉,全球擴張之路仍然受限。
4 結語
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特斯拉這顆璀璨的明星,可以説並不缺訂單。
但隨着特斯拉銷量的增加,產品的諸多問題也不斷地暴露出來,大眾對其也已不再只是誇讚。在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跨界造車的科技公司的圍攻之下,特斯拉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步被蠶食,特斯拉“失寵”或將成為事實。
面臨着供應鏈挑戰和安全問題這兩把無形的“枷鎖”,特斯拉的全球擴張之路仍充滿挑戰。
本文源自子彈財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