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尉高速建設項目和靜段考古成果發佈——這些古代遺存見證天山廊道歷史變遷
單耳陶罐
瑞獸葡萄紋銅鏡
描金馬鞍 本文圖片均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一座高高的壘石封堆,揭開後,石堆下竟然還有一個石圈。再揭開石圈內的填土,赫然發現兩個並排的墓室。
近日,當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建設考古項目的發掘人員揭開其中一個墓穴時,在墓主右肩處,一個漂亮的木質馬鞍出現在考古人員眼前。它雖然已經糟朽,但紅色硃砂上粘貼描金龜甲六瓣花紋的鞍橋,青金石塗繪的鞍橋分叉,鞍骨上敷着閃着金光的蹙金繡絲綢,都顯示着墓葬不同尋常的規格。
“更令我們驚訝的是,在這位墓主身下的腰坑裏,竟然埋藏着一枚瑞獸葡萄紋銅鏡和一個粟特銀盃。經鑑定,墓主是位老年女性,將這兩件物品隨葬在腰坑裏,説明是墓主生前珍愛之物。從器物特徵看,都是唐代遺物。銅鏡來自中原,銀盃來自中亞,反映了這一區域一直是東西方人羣、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之地。”該項目負責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黨志豪説道。
1.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搶救性發掘
烏尉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是國家公路網北京至烏魯木齊國家高速公路烏魯木齊至若羌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烏魯木齊起始,終點到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南北穿越和靜縣。它的建成,對於打通新疆南北交通運輸屏障,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促進南疆經濟發展和區域優勢資源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地處中天山南麓的和靜縣,周邊與烏魯木齊、昌吉、伊犁、阿克蘇、吐魯番等地區的15個縣市相鄰,地緣優勢突出,境內山川秀麗,草原廣袤,河流如帶,氣候宜人,自古便是人羣生息遷徙與文化交匯之地。
為配合烏尉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自今年4月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對和靜縣境內涉及的5處古代遺存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考古發掘共清理遺址3處,2處墓地的44座墓葬,共出土陶、銅、鐵、木等各類遺物400餘件,取得了豐碩成果。
遺址分別為下星光遺址、烏拉斯台遺址與大西溝溝口遺址。下星光遺址位於烏拉斯台河東岸一級台地上。發掘面積約4331平方米,發現大型石構房址2座,房址內包含灶址、灰堆、墓葬等遺蹟,出土陶、銅、鐵、石、骨等各類遺物,從遺物特徵初步推測遺址年代為戰國至漢。
大西溝溝口遺址地處和靜縣北部,天山中段大西溝溝口對面的平地上。發掘面積約800平方米,發現大型石構房址1座,結構複雜,經歷過至少兩次建造或改建過程。包含墓葬、灰堆、灰坑、柱洞等遺蹟,出土陶、石、鐵器等遺物,遺址年代為戰國至漢。
2.出土遺物延伸了天山廊道的歷史軸線
本次發掘涉及2處墓地,按其葬式葬俗與出土遺物可分為戰國至漢與唐宋兩個時期。其中,戰國至漢代墓葬集中分佈在下星光墓地及烏拉斯台墓地的西北部,按其墓葬形制可分為豎穴土坑墓、石室墓與地表石棺三類。
在靠近山頂位置的烏拉斯台墓地,考古隊發現了那座編號為11號的唐代夫妻合葬墓。這座唐代的古墓裏發現的馬鞍鞍骨上,有一塊15×7釐米左右的深褐色花卉紋蹙金繡絲綢鞍墊殘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説:“這件精美的絲綢毫無疑問是來自中原的產品。唐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管理大為加強,先後設置安西大都護府和北庭大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所以,新疆出土唐代相關歷史文物非常豐富,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中原絲綢織品。但蹙金繡這種以盤金塊面為主呈現圖案的高檔絲綢在新疆尚屬首次發現,同類織品也僅在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以及敦煌莫高窟曾有出土。”同時出土的瑞獸葡萄紋銅鏡直徑達20釐米,也是新疆發現的尺寸最大的此類中原紋飾鏡。
在另一座古墓裏,還發現了一面帶柄雙鹿望猴鏡,是一件宋代銅鏡。文獻記載,宋代西域地方政權與宋朝保持着朝貢關係,此次發現證實了宋代中原與西域地區有密切聯繫。
黨志豪説:“此次發掘的遺存年代主要集中在戰國至漢與唐宋時期,延伸了天山廊道的歷史軸線,活化了歷史場景。特別是出土的遺物中,既可見到具有本地特點的陶器,也可見到來自中原的絲綢、銅鏡以及來自粟特的銀盃等貴重物品,展現出‘和而不同、夷夏一體、多元統一’的中華文明特徵,是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發展形成的實物縮影,真實地反映了新疆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證實了新疆各民族是經過長期遷徙融合形成的,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並存的地區,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終紮根中華文明沃土,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為了讓當地各族羣眾更好地瞭解家鄉的歷史文化,9月29日,新疆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和新疆文博院聯合主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承辦,和靜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協辦,烏尉高速建設項目指揮部支持配合的烏尉高速和靜段項目建設考古發掘成果彙報暨成果展在和靜縣舉辦。李文瑛説:“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為保障各級重點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承擔了20餘項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工作。及時向各族羣眾展示考古發掘成果,是加強新疆歷史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形成發展過程,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實踐。”
(本報記者 王瑟)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