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總票房破10億,《長津湖》破多項紀錄,主旋律電影何以成假日新民俗

正值“十一”假期,電影市場火爆異常。9月30日上映的《長津湖》,不到2天票房即累計突破6億元,打破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等11項紀錄。許多網友在走出影院後動情評論:“一腔流不盡的英雄血”“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提到抗美援朝,大多數人熟悉的是上甘嶺戰役,而長津湖戰役鮮少為人所知。以此為題材的這部電影,創下了中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參與人數之最,以激烈逼真的戰爭場面,展現出中國的“鋼鐵人”與美國的“鋼鐵部隊”之間的廝殺較量,講述了這場“立國之戰”是如何全殲美國一個團、改變了戰爭進程。從千千萬萬人走上戰場,到戰士羣體在殘酷戰爭中的淬鍊成長、堅守犧牲……《長津湖》將觀眾帶回到極寒之地,讓人深刻認識到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體悟着是什麼鑄就了中華民族的“鋼鐵長城”。

國慶檔總票房破10億,《長津湖》破多項紀錄,主旋律電影何以成假日新民俗

光影世界,總是與現實背景深度交織。特殊的時間節點,特殊的觀影體驗,主旋律影片領銜國慶檔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一部部現實主義作品,一段段厚重的歷史細節,一個個鮮活的時代故事,總能自然激起億萬中華兒女心中最樸素又熾熱的情愫。當聽到《長津湖》裏的戰士訴説“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當《我和我的父輩》再現幾代人的奮鬥故事與時代記憶,觀眾內心最柔軟的角落再次被擊中。這種感動,來自於安享和平被守護的幸福,來自於中國夢不斷照進現實的自豪,也來自於看見自己、重温記憶、找到共鳴的情感共振。

如果説觀影熱潮是人們致敬英雄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那麼電影院外,為祖國母親慶生的方式,則更加豐富多彩。漫步街道,大小店鋪飄揚着五星紅旗;打開手機,微信頭像換成了“信仰的顏色”。山東臨沂,村民用花生和玉米擺出國慶字樣;雲南昆明,手藝人用豆腐雕刻3D圖案國色天香。還有人吃着國慶面,有人編上了五角星辮兒……無論置身祖國何處,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這些自發多元的愛國表達,這些國慶的全新民俗,見證着國民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的再度高漲。這樣自信成熟的國民心態,無疑是中國向現代化大國邁進的精神表徵,也是我們繼續向前的動力所在。

今天,神州大地已遠離了戰火硝煙,中華民族已無人敢欺。但另一方面,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挑戰與壓力無不與日俱增。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見證者、受惠者,更是參與者、建設者。在這個更加需要逆勢而上的大時代,每個人努力發光發熱,譜寫我和祖國的新故事,匯聚成更多熠熠生輝的高光時刻,便是告慰先輩的最好方式。

來源:長安觀察 胡宇齊

流程編輯:u00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9 字。

轉載請註明: 國慶檔總票房破10億,《長津湖》破多項紀錄,主旋律電影何以成假日新民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