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待機”“慢性子”……這是人們對今年第6號颱風“煙花”的形容。眼下,其對本市的影響已基本結束。在近十年來台風對上海的風雨影響中,“煙花”雨量排名第一、最大風速排名第二。
雖然“煙花”漸漸遠去,但圍繞應對台風的覆盤、討論卻並未止息。在這兩天舉行的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由“煙花”引發的城市運行管理就是討論熱點。
每一次颱風過境,都是防汛經驗的實戰檢驗。正是一次次的查短板、補漏洞,真正鑄就市民羣眾口中的“魔都結界”。
汛期來臨前,完成20個小區雨污管道改造
嘉定區真新街道,地處城郊結合部,地勢低窪,排澇形勢嚴峻,積水現象時有發生。在上海,這樣的小區仍有不少。2019年,颱風“利奇馬”來襲時,就有不少地方出現嚴重積水。
為應對風暴潮等災害,上海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不少管用經驗。譬如,今年年初,真新街道啓動了大面積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在汛期來臨之前,就完成了20個小區126.1萬平方米雨污管道混接混排改造;同時,對轄區內4座防汛泵站和1座節制閘進行升級改造,更換全部設施,大幅度提升了防汛調水能力。
同時,在“煙花”來臨前,及時啓動預排水位,降低內河水位,以滿足強降雨時的“蓄水容量”;對沿蘇州河、新槎浦河等河流的堤壩進行全面的排查和加固加高,安排專人巡查值守,防止堤壩垮塌河水倒灌,為全面防汛防颱做好了充足準備。
實時感知、精準預判,“觸角”不斷延伸
推動治理數字化轉型,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更快發現問題,努力實現對城市運行態勢的實時感知和精準預判。以此次應對“煙花”的實踐為例,“技防+人防”的組合方式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銅川路工地護欄倒塌!”“金沙江支路積水嚴重!”“花家浜路行道樹倒伏!”……城運指揮中心的電台裏,接連傳來城運網格隊員隊上報的險情;一張張現場照片,出現在中心大屏和防汛工作微信羣裏。防汛防颱,就是搶抓時間,險情的排除力求“速戰速決”。
在“一網統管”工作模式下,城運中心指揮大廳裏,數十名工作人員操控着真新街道1700多個監控探頭,密切關注着立交、涵洞、小區、公園、綠地以及城市的各個角角落落;近200名城運網格、聯勤隊員和社區300餘名志願者,按照城運網格管理的要求,排查隱患、處置突發問題。
配合技防防汛的開展,人防工作也及時全面鋪開。豐莊三隊地勢低窪,人員集聚,還有部分危棚簡屋。颱風暴雨中,其面臨的危險最為嚴重。街道立即告知並動員簡屋中的羣眾撤離至兩個臨時安置點。在臨時安置點裏,配足了涼蓆、毛毯等應急物資。不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還準備了口罩、消毒液,安排了醫務人員24小時駐守安置點,甚至還考慮了特殊人羣需求。據悉,真新街道共轉移安置532人,其中豐莊三隊轉移安置了300餘人。
覆盤應對流程,考慮設立“第二物資倉庫”
全面動員、全員參與,在極端自然天氣來臨時,如何做好防汛防颱工作,於上海而言,正是城市軟實力的生動體現。
來自該街道的數據顯示,颱風“煙花”影響期間,派出所接到防颱防汛類110警情91起,出動各類警力234人次為羣眾紓困;綠化管理部門第一時間處置倒伏樹木26棵;城管中隊排除30處店招店牌、户外廣告安全隱患;城運中心通過“一網統管”平台處置綠化、户外設施安全隱患、積水等事部件100餘件次,落實網格巡查200餘人次。180名環衞工人清掃積水路段並對513個道路排水口進行清淤泥。
及時細緻的設施排查,使得其轄區範圍內未形成大面積積水,車輛通行、市民出行有序。
將減災防災理念貫穿於“全生命週期”之中。“煙花”遠去後,真新街道同步啓動了法律援助,為因樹木倒伏而遭受車輛損壞的車主、財產損失的業主協助保險理賠。同時,對對居民住宅進行全面檢查,抓緊時間修復受損的牆面、屋頂、遮陽棚。
覆盤應對全流程後,街道還考慮與大潤發、輕紡市場等物資供應方達成一致,設立“第二物資倉庫”,並增設樹木倒伏問題處置提示及流程等。
作者:王嘉旖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劉力源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