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亞出現了這樣的一件尷尬事兒,讓人們感到啼笑皆非。那就是澳大利亞故意在中國面前炫耀,澳大利亞新的主顧已出現。不過,這個新的主顧的身份,讓中國人感到啼笑皆非。話説中一直是澳大利亞重要的合作伙伴。澳大利亞大部分的產品出口,都是中國消費,比如:牛肉。澳大利亞的牛肉,每年都大批量出口給中國。因為中國人對於美食和烹飪情有獨鍾,不説別的,自從微信朋友圈功能開通以後,有多少都市的女白領喜歡在朋友圈裏曬各種美食?
而食用牛排更是一種高大上的風尚,因此澳洲的牛肉在中國算得上很受歡迎;工業原材料,包括煤炭和鋼鐵,也是中國主要消費。畢竟澳大利亞不大重視製造業,全世界有條件消費這些工業原材料的國家也就中國,其他的國家在這方面的消費幾乎很小。此外就是留學項目。最近這些年,高考壓力越來越小,其主要的原因在於兩點。一來是國內的大學不斷擴招,高考分數不到200都能讀個大專。
二來就是有點條件的家庭,如果子女的高考成績不夠重點大學的分數線,那麼,就會選擇留學,回來以後還能混個海歸身份。而澳大利亞的教育資源相對過剩,因此受到了中國留學生的歡迎。説通俗一下,中國是澳大利亞的重要買主,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產品是出口中國的。但是最近,澳大利亞受美國蠱惑不斷和中國進行交惡,中國經過多方努力談判以後,澳大利亞依舊對中國持有一種不友善的態度,於是中國決定:
停止購買澳大利亞的一切產品,並且,對於留學和旅遊這種活動,中方也提出了警告。一時間,澳大利亞陷入了蕭條。哪料到搞笑的一幕接下來上演了:澳大利亞號稱找到了一個新的主顧,而這個新的主顧不是別人,居然是我們的老鄰居:印度。這是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如果這個事情是在4月1日宣佈的話,小編絕對會將其視為愚人節的笑話。冷眼看上去,印度和中國還真差不多,都有十多億人口,因此澳大利亞的牛肉應該能賣給印度。
但是實際上,這筆賬還真不是這麼算的。因為人口的多少和消費能力並不直接掛鈎。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的人口和印尼大致上差不多。但是,美國人的消費水平和印尼的消費水平一樣嗎?當然不一樣。印度雖然有十多億人口,但是:一來,印度大多數老百姓,至少有十億印度人,處於温飽生存線以下,能吃飽飯都是奢望,指望印度人買澳大利亞的牛肉,還不如指望索馬里百姓都去買奢侈品、指望印尼人購買貂皮大衣。
二來,印度的主流信仰是印度教。而印度教則是禁止食用牛肉的。出口牛肉給印度,等於出口豬肉給沙特阿拉伯一樣,都是極為不現實的事情。因此,單就出口牛肉這點,澳大利亞就不能指望印度。第二,印度產業鏈比較虛空。因為印度人或者務農,或者從事一些軟件外包行業,或者從事一些低端的勞動。對於工業品和煤炭的消費,印度也是沒有市場的。畢竟鐵礦石和煤炭,往往是需要重工業發達的國家才需要。
印度本身沒什麼工業體系可言,因此,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和煤炭,在印度也是找不到任何銷路的。而從這些角度來看,澳大利亞指望印度當自己的大主顧,多少是自己給自己壯膽,並沒什麼實際意義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