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中國 | 印度學者:中印對立局面沒出現,西方國家要失望了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綜合

【導讀】中國和印度作為兩個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面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絕佳機遇和緊迫責任。上月王毅外長訪印,為兩國恢復高級別對話帶來希望。在近期俄烏衝突和對北約態度等問題上,印度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採取了與中國近似的主張。兩國理應從共同利益出發,合作共贏,積極推動多極化發展,構建世界新秩序。

在國際關係領域中,能否通過外交渠道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檢驗一個國家是否擁有成熟的政治領導能力的標準。在這方面,那些以文明智慧為指導、關注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國家,比那些只關注自己霸權地位的國家更有能力。由此看來,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正是引領國際秩序變化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佳人選。這既是兩國面臨的最大機遇,也是兩國應當擔負的緊迫責任。

為了履行這一責任,中印必須邁過兩國邊界問題這道坎。中印邊界爭端是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幾十年來,雙方一直有意擱置相關問題,從而能夠保持和諧合作,全面發展雙邊關係。然而,2020年6月,中印兩國在加勒萬河谷發生邊境衝突,雙邊關係也隨之緊張。不過可喜的是,當下和平外交再次成為主旋律。今年3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問印度,為兩國恢復高級別政治對話帶來希望。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些悲觀派人士,還有一些受西方影響,鼓吹中印長期對立的人,意圖強調兩國官方聲明之間的分歧。這並不讓人意外,但他們刻意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次訪問為雙邊積極對話打開了窗口。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分別進行了實質性會談,這表明雙方都致力於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而非繼續陷入停滯。

一些西方國家所期望的中印對立局面並沒有出現,恰恰相反,兩國在許多問題上保持了一致。在邊界問題上,兩國通過連續15輪軍長級會談不斷推動問題的實質性解決。軍事對峙絕非正常,必須儘早結束。

在烏克蘭問題上,兩國都積極呼籲結束武裝衝突,拒絕同西方國家一道譴責俄羅斯,反對西方對俄任意施加非法制裁。印度的獨立外交政策令美國大為光火,同時也暴露了以美國為主導的美日印澳“四邊機制” (Quad) 的裂痕。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北約在過去幾十年裏持續東擴,並與烏克蘭糾纏不清,這一政策是有問題的。當前的世界形勢顯然需要各國建立新的全球安全機制,維護世界和平。北約作為冷戰遺留產物,已經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們還應看到,王毅出訪南亞各國期間及前後,發表了一系列建設性的聲明,不斷強調中國致力於改善並發展雙邊關係。他指出“中印互不構成威脅,互為發展機遇”,並明智地表示:“中印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排斥。”他還就此提出了三點思路:以長遠眼光看待雙方關係,以共贏思維看待彼此發展,和以合作姿態參與多邊進程。這三點思路頗具價值,也與印度外長蘇傑生就中印關係提出的“三個相互”——“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發展共同利益”——有異曲同工之妙,為雙邊關係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指引。

圖片來源:新華社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王毅外長的訪問之後,中印兩國應該就以下兩點達成一致,確保雙邊關係朝着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第一,中印兩國可以以金磚國家組織為平台開展高效合作,在金磚國家框架下加強中、俄、印三國聯動,推動多極化發展,構建世界新秩序。

第二,中印兩國應恢復並加強戰略政治對話,重啓非正式峯會進程,從而使雙方高層就雙邊關係和多邊合作達成新的長期共識。

國際形勢正快速變化,新舊挑戰和機遇交織,這召喚着中印兩國攜手合作,共同造福亞洲和全世界。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