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美國駐帕勞大使亨尼西-尼蘭夫婦“伴遊”帕勞總統惠普斯訪問台北,持續在島內發酵。輿論警告民進黨當局不要“樂極生悲”。
台灣“中央社”30日稱,蔡英文當天下午在“總統府”與帕勞總統惠普斯一行會面。她在致辭中稱,“這是中華民國台灣與帕勞合作歷史性的一刻”,4月1日台帕“旅遊泡泡”就要首航,她要為帕勞觀光代言。蔡英文還談到過去一年,台帕攜手對抗疫情,台當局和民間捐贈醫療物資,加上新光醫院團隊提供協助,一起維持“零確診”,“從防疫到觀光,都説明了台帕長期互相信任建立起可靠的合作模式”。據聯合新聞網披露,台“外交部”將捐贈兩艘35噸救難艇給帕勞,這是“雙方海巡合作的一環”,預計今年7月完成後捐贈。
值得關注的是,陪同惠普斯訪問台北的美國駐帕勞大使亨尼西-尼蘭30日首度發聲。當天中午,台“外交部長”吳釗燮設宴宴請惠普斯,亨尼西-尼蘭以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也與會。亨尼西-尼蘭稱,美國多年來一直和帕勞緊密合作,疫情暴發後美國提供技術援助和疫苗,他的重點工作就是和帕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夥伴及朋友互相合作,“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事了”。吳釗燮稱,這次“旅遊泡泡”能成形,美方在幕後貢獻很多,台美也合作密切,接下來與美國要在更多領域合作,“確保太平洋友邦都能接收來自台灣和美國的温暖”,而亨尼西-尼蘭的到訪,“大家只會看到關係越來越密切”。酈英傑還稱,此次“再次彰顯了聯結美國、帕勞及台灣的長期友誼所具備的不凡價值”。“副總統”賴清德則在另一場活動上肉麻表示,“台灣與帕勞之間是真愛”。
台灣《遠見》雜誌30日分析稱,惠普斯公開表示這次“旅遊泡泡”是“台帕美”三方合作之下的產物,顯見美國在這次出訪的背後着力頗深。目前台灣“邦交國”僅存15個,人口僅2萬的帕勞在去年也傳出將和台灣“斷交”的消息。此次,亨尼西-尼蘭隨行訪台,意味着美國相當重視帕勞和台灣的“邦交”關係,“這要從帕勞的地理位置談起”。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帕勞位於西太平洋,恰好就在“第一島鏈”的菲律賓和“第二島鏈”的關島中間,佔據樞紐位置;美國正積極防止大陸從南海“擴張”到西太平洋,因此“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對美國相當重要,對帕勞外交事務的關切自然不在話下。從歷史上講,自1947年開始帕勞長期是美屬太平洋羣島託管地之一,直到1994年10月1日才正式獨立,迄今美國對當地仍有經濟和政治上的重要影響力。此外,台帕關係不是一直穩固。2019年所羅門羣島、基里巴斯與台當局“斷交”,時任帕勞總統發表公開談話向大陸示好,令美國很緊張,隨後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案,呼籲這些國家不要和台灣“斷交”。同年12月,時任台灣“副總統”陳建仁訪問帕勞,為的就是穩定雙方關係。分析認為,雖然台灣“邦交國”可能力量不大,但在聯合國、國際組織中都是有一票的,對民進黨當局來説尤為重要。
另據聯合新聞網30日報道,美國正準備發佈所謂“行動指南”,使美國外交官更容易與台灣官員接觸,其中保留了許多特朗普政府後期對美台官方交往規定所做的改變,但“與主權有關”的禁區仍在。一名知情者稱,拜登政府將聚焦於鼓勵美方官員與台灣官員接觸,而不是施加限制。另一名知情者稱,多數對於“美台外交官”互動的限制將消失。對此,大陸外交部30日回應道,希望美方務必高度重視中方的關切,在涉台問題上謹言慎行,以免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聯合報》30日稱,亨尼西-尼蘭隨帕勞總統訪台,已使大陸嗅出“不尋常的味道”,民進黨當局不要樂極生悲。中時電子報30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29日解放軍南部戰區空警—500及運—8反潛機各1架、殲—16戰機與殲—10各4架,在台灣西南空域活動,其中一架反潛機經巴士海峽,出“第一島鏈”北行西太平洋,到台灣東部空域之後折返。文章認為,大陸是借這項軍事行動實時表達對帕勞總統及美國大使訪台的抗議,表明大陸“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的態度,警告外國勢力勿踩到一中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