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綠色絲路,共贏美好未來——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週年主題活動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年春季會議期間舉行
中國日報網5月5日電 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年春季會議於4月27-28日在北京舉行。在本次會議上,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和國際金融論壇(IFF)合作舉辦了“紀念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週年”主題活動。
原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特命全權大使於洪君、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院長賽義德·沙克爾·沙,以及來自亞洲開發銀行和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等國際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全球新形勢:中亞綠色絲綢之路合作”展開了熱烈討論。主題活動由IFF學術委員、亞洲開發銀行合規委員會前主席唐丁丁主持。
於洪君大使在主旨演講中首先回顧了30年來中國和中亞五國友好交往的歷史和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合作。他指出,30年來雙方相知相親、互融互通,譜寫了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動人交響曲。雙方相濡以沫、堅守正義,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維護了雙方正當權益和戰略利益。
於洪君大使在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
於洪君大使還從中國和中亞五國千百年來交往的歷史、堅定的政治互信、前景廣闊的“一帶一路”合作,以及共同應對全球風雲變幻的責任擔當等多個角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國和中亞五國在文化和經濟合作上未來廣闊的前景。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院長賽義德·沙克爾·沙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的良好關係為我們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延續過去的友好合作關係,在‘一帶一路’時代取得更大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能夠讓中亞五國和中國共同致力於打造人類經濟共同體。在此框架之下,中亞五國和中國之間有很多的合作項目。我們學院致力於進一步促進中亞地區的發展和互聯互通,並努力打造為區域內的知識交流中心。中國和中亞地區的國家仍然面臨一系列的挑戰,我們在各自的發展道路上必須要建立起綜合全面的經濟貿易合作框架。”
賽義德·沙克爾·沙指出,中亞地區面臨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方面,中亞各國都非常需要通過發展綠色金融獲得更大的資金支持,在這方面中亞五國同中國有着非常廣闊的合作前景。他説:“我們要打造包容性發展的未來,需要政府發展合作伙伴和企業之間通力合作。我們需要獲得可負擔的融資資源,從而推動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該地區綠色金融產品仍處於胚胎髮展初期,所以我們希望有關的決策部門、發展金融機構和企業界能夠在綠色金融產品方面給予中亞地區更大的支持。”
亞洲開發銀行中西亞局首席區域合作專家胡杏蘭在大會上介紹了亞洲區域經濟合作CAREC2030戰略,為區域經濟合作帶來的機遇。她還介紹説,亞洲開發銀行已經同歐洲復興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伊斯蘭發展銀行、聯合國發展署、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日本國際合作機構、歐亞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形成了合作伙伴機制,將共同攜手推動中亞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來自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的NikolayPomoshchnikov先生則從中亞區域能源互通的角度同大家分享了在能源轉型領域內國家可以推動的相關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