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世衞專家將來華開展病毒溯源合作?外交部證實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11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世衞組織將安排國際專家組來華開展新冠病毒溯源合作提問。

趙立堅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同世界衞生組織就病毒溯源問題始終保持着溝通與合作,中方在自身開展溯源工作的基礎上,認真積極落實世衞大會決議,率先邀請世衞組織專家來華開展新冠病毒溯源合作,近期還同世衞組織專家舉行了視頻交流會。

趙立堅指出,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應由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促進對病毒動物宿主和傳播途徑的瞭解,目的是更好地預防未來出現的風險,保護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隨着溯源進程的推進,可能涉及多國多地,我們也希望所有相關國家都像中方一樣,採取積極態度,同世衞組織開展合作,為全球病毒溯源和抗疫合作作出貢獻。

世衞組織:

中國已對病毒溯源進行了大量研究

當地時間23日,世衞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佈會,世衞組織衞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世衞組織正在推動全球各國合作,中國已確定一支非常強勁的(病毒溯源)科研隊伍,世衞組織正與其緊密合作,相信中國的研究人員會繼續保持開放透明。中國研究人員已進行了大量研究,發表了很多論文。

世衞組織衞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

邁克爾·瑞安表示,確認新冠“零號病人”非常重要,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會有不止一例“零號病人”;如果新冠病毒存在於動物界,就有可能出現多次跨越物種傳播。

邁克爾·瑞安指出,發現病毒跨越物種傳播的證據痕跡並非易事,猶如大海撈針。以埃博拉病毒為例,25年的研究中僅有一次發現病毒跨物種傳播的地點。

世衞組織衞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範·科霍夫則表示,現在的“零號病人”可能並非真正的“零號病人”,可能還有其他未被發現的病例,所以需要回溯研究。世衞組織已在多國合作開展回溯性分析,如對廢水和2019年樣本進行研究,檢測是否有新冠病毒陽性樣本。

中國科研攻關貢獻戰疫力量

“作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的核心基地,中國醫學科學院第一時間彙集院校內外優勢科研團隊,研、醫、產聯合攻關,搭建了全鏈條的科研體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介紹,醫科院先後立項支持應急攻關項目28個,資助經費近1.9億元。

“2003年SARS疫情暴發,病原確認用了三四個月。這一次,與兄弟單位合作,只用了幾天時間,共同確認新冠病毒是導致疫情的病原體,並代表國家第一時間向全世界分享序列,為全球疫情防控拉響警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健偉説。

科技攻關成果顯著。如研發的核酸檢測試劑盒被列入世衞組織應急使用清單;建成首個動物模型,對140多種藥物和23個疫苗進行評價;率先報道新冠肺炎臨牀特徵,率先驗證病毒經呼吸道飛沫、氣溶膠、糞口、結膜等途徑的傳播能力;開展可利黴素等自主創新藥物臨牀試驗和恢復期血漿治療研究;以多條技術路線研發應急疫苗,滅活疫苗已完成二期臨牀試驗。

對於病毒溯源問題,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23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病毒溯源是嚴肅、科學的問題。從國內幾起疫情發生來看,除了東北,北京新發地、大連、青島,以及最近的零星病例都與海外有關,都與冷凍海產品有關。再看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早期也在海產品經營區域,也有部分病例不在這個地方。這對於溯源有一些提示,也不能否定是野生動物,也不能肯定一定來自海洋。關於溯源的問題,特別是武漢疫情的源頭,可以理一理思路,從新的方向尋找新的信息。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 劉柳)、央視新聞、環球網、《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