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提議將俄羅斯踢出二十國集團(G20)。作為今年G20的主席國,印度尼西亞沒有附和這一提議,還表示反對將烏克蘭問題納入今年G20峯會議程。
和印尼一樣,大多數東盟國家對俄烏衝突持中立立場。近日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訪華期間,中泰兩國就烏克蘭問題共同發聲,支持俄烏持續和談。俄烏衝突的影響已經外溢到亞太地區,東南亞各國更加需要避免捲入大國地緣政治競爭漩渦,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局面。
頂住美國壓力,避免選邊站隊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西方與俄羅斯在“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鬥爭的激烈程度不亞於烏克蘭的戰事。美國拉攏西方盟友組建“反俄陣線”,在外交、經濟、輿論等領域對俄羅斯無情打擊,在國際格局中將俄羅斯邊緣化。東南亞雖然遠離歐洲戰場,美國施壓的雙手也已伸向該地區,不斷拉東南亞各國加入其“反俄陣線”,一道對俄進行譴責、制裁。
面對美國的壓力,絕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並未妥協。一方面,東南亞各國素來有獨立自主的傳統,從自身國家利益出發決定對外立場,堅持大國平衡外交政策。俄羅斯是東盟重要的對話夥伴,與東南亞多國關係友好、合作緊密,與越南、老撾、緬甸等多國的防務合作十分密切。此次俄烏衝突中,東盟國家主流的公開立場是主張根據國際法、《聯合國憲章》和《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原則尋求和平解決,反對訴諸武力,呼籲各方保持克制。
另一方面,東南亞國家擔憂歐洲的“新冷戰”態勢繼續蔓延到亞太,加劇中美競爭。自美國將中國定位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強化對華遏制以來,東盟已越來越難在中美間左右逢源,在諸多問題上都面臨着選邊壓力。烏克蘭危機後,美國也同時在加大對中國的施壓,未來中美在東南亞地區的外交爭奪也會愈演愈烈。東盟國家的共識是,小國不應成為大國博弈的“前線”。面對大國間矛盾日趨緊張,東盟最好的選擇就是保持中立、謹慎行事、團結一致。
這是2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拍攝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開幕式現場。新華社發(印度尼西亞財政部供圖)
印尼已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G20成員國領導人發出參會邀請,並堅持將今年峯會主題聚焦在經濟復甦和氣候變化等議題上。泰國也表示不會拒絕普京參加年底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使擔心會因此遭遇美國及其盟友的聯合抵制。原計劃於3月底舉行的美國—東盟領導人峯會因拜登政府單方面更改時間“無限期推遲”,背後更重要原因恐怕是東盟不願意在美國牽制下對俄烏問題表態,甚至為美國背書。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訪美時,在發言中多次使用“亞太”,而非美國極力鼓譟的“印太”。可見,因東盟不選邊立場,美國與東盟間的嫌隙正在擴大。
對美擔憂加劇,雙邊關係前景蒙陰影
當前,東盟對美信心再度受挫,對拜登政府的期待和信任也有所下降。一是東盟看到美國在歐洲戰場的表現,即前期不斷拱火,戰火燃起後澆油,在俄烏談判中也繼續挑撥,企圖使戰事延長。東南亞對美國從危機中漁利的手法和“美國優先”的私心看得更加清楚,也將更為警惕美國在亞太地區興風作浪、煽動域內矛盾的不良居心。二是東盟認為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的精力會被歐洲戰場分散,擔心拜登政府對東南亞地區的投入仍只停留口頭上,難有“真金白銀”的付出。
3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出席北約特別峯會後的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東盟內部也有越來越多聲音認為,拜登政府雖然反覆強調重視東南亞,但不過是把東南亞作為圍堵中國的棋子,而非互利共贏的夥伴。此次李顯龍訪美期間,就強調美國不應排斥中國,避免亞太地區走向衝突,並促美方儘早出台一個包容、開放、共贏的“印太經濟框架”。這一主張反映出了東南亞國家的普遍訴求。
美國—東盟峯會推遲後,美國務院派出顧問訪問菲律賓、越南,企圖安撫、穩住東盟。去年中國與東盟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後,美國也希望升級其與東盟的對話關係,並計劃在3月底召開的峯會上提出。但是,如美國“唯我獨尊”心態不變,強權主義作風不改,繼續忽視本地區更為重要的發展需求與和平關切,東盟與美國的關係恐怕很難有實質性深化。
強化戰略自主,加強對華協調
從東盟方面來説,面對當前動盪不安的國際形勢,東盟將更加重視自身的團結、信譽和中心地位,並加緊抱團取暖。東盟對外界可能利用其內部分歧分化東盟的行為十分敏感,將盡力保持團結,一致對外,防止出現分裂。
同時,東南亞各國看到印度在俄烏衝突中不隨美起舞,堅守中立,並繼續與俄羅斯合作,也會受到觸動。東盟將繼續加強戰略自主,堅定自身發展道路,並努力發揮其作為主要地區性組織的協調作用。此外,俄烏衝突導致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東南亞各國通貨膨脹加劇,多國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疫後復甦更加艱難。面對歐洲大國和俄羅斯或將放緩對東南亞的投入,東盟未來需更加倚重與域內國家的合作,加快推進共同體建設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
未來,美國轉向“印太”大趨勢不會改變,遏華仍是其外交主基調。拜登政府將繼續加大對西太平洋的投入,在南海等問題上攪動風浪。中國與東盟都不希望類似烏克蘭危機的緊張衝突在亞太地區爆發。中國與東盟都深度嵌入全球化,周邊地區戰略環境的安全穩定對於自身發展至關重要。雙方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上的共同利益正在擴大,共同立場在增多。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都反對通過打造“小圈子”、拉幫結派造成地區分裂,也需共同抵制任何製造動盪緊張、威脅地區和平穩定的冷戰思維和霸權行徑。
2021年9月11日,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參觀者走出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展館。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3月31日起,印度尼西亞外長蕾特諾、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菲律賓外長洛欽和緬甸外長温納貌倫訪華,體現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對進一步推進雙邊關係以及中國與東盟關係的重視。今年是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開局之年。面對不確定、不穩定的國際形勢,中國與東盟加強對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戰略溝通,有助於提升戰略互信,深化夥伴關係內涵,更好地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未來,中國與東盟還可進一步總結亞洲發展經驗,共同弘揚亞洲價值,探索以亞洲方式解決亞洲問題的相處之道,從而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和可持續包容發展貢獻更大力量。(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杜蘭;編輯:孫萍、唐志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