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中韓兩國建交30週年,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與中國青年報社聯合為此推出5期《中韓青年説》系列視頻節目。
兩國大廚以食會友,切磋異國風味;兩國青年在乎職業選擇,把心裏話説給同齡人;他們關心低碳環保,在衚衕中尋找民間智慧;他們關注智能製造,期待生活變得更好。歡迎來中國青年報客户端收看。
經常懶惰,偶爾浪費,甚至從不分類——是你的生活現狀嗎?減量化(reduce)、可循環(recycle)、再利用(reuse)——是循環經濟的3R原則。本期《中韓青年説》,邀請光盤打卡創始人柳濟琛與中國人民大學的韓國留學生,他們挑戰垃圾分類,聊兩國回收政策,看居民變廢為寶,並且發現中韓兩國都提出了關於環保的大目標,讓可持續生活加速落地。
首先,戳破你的日常的小習慣,數數看,誰剩的方格多!
剩餘6格以上的可要抓緊進步,不要掉隊!
Reduce
-減量購買,量力而行-
全球10%的温室氣體排放是由服裝和鞋類生產造成的,
這比所有國際航班和海運的總和還要多。
看看衣櫃裏被閒置的舊衣,
你是否還在不停購買?
舊書,舊衣,舊玩具,
省錢,適配,不浪費。
《中國閒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
我國二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已經突破一萬億市場規模。
二手平台讓閒置的資源再現價值。
出門購物,是否隨身攜帶環保購物袋?
點外賣時,是否會購買一次性餐具?
在視頻中,聽聽嘉賓們的選擇和解讀吧~
Recycle
-及時回收,高效循環-
舊衣服、廢牀單、毛絨玩具,用完的塑料瓶,這些東西該如何處理?
Reuse
-奇思妙想,變廢為寶-
節目組邀請韓國嘉賓樸志濱
來到中國的衚衕。
她發現:
有淘汰水桶變身的花盆,
廢舊水池也能種草養花,
手頭的“垃圾”可以製成獨一無二的珍品,
還有一些綠色小店支持居民帶瓶水
灌裝洗髮液、沐浴露。
當然,可持續生活的坑,別踩!↓
一個彩蛋
節目組邀請韓國嘉賓金昭姬對外賣垃圾分類,
短片中,
金同學為什麼將牛奶盒清洗後再進行分類?
聽説這是韓國的要求?
節目組準備的垃圾分別是:
韓國垃圾分類實行“從量制”,垃圾倒入時自動測定重量並按重量計費。
中國已有200多個城市啓動垃圾分類,其中北京是首個立法城市。
數據顯示,
一年當中塑料垃圾可以產生57.8萬噸~160萬噸。
一個有機棉手提袋需要被使用2萬次
才能抵消其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總體影響。
意味着,必須每日堅持使用一個手提袋長達54年。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是中韓青年共同踐行的理念
嘉賓柳濟琛説,
如果在3R基礎上再加入一個R——refuse,
拒絕“一分環保,十分浪費”的行為,
讓可持續生活加速落地!
製作名單
出品人:張坤
總監製:董時
監製:閔捷 魏和平
總策劃:王俊秀
製片人:唐軼 李想
統籌:趙鴻宇 王爍程 王駿揚
編導:李想 温維娜 韓毓仙
攝像:許譯 林天羽 白楊 温維娜 祁鈺
後期製作:許譯
視覺設計:許譯 藍音
宣發:韓毓仙 李想
出品:
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承製:
KAB創業俱樂部
中國青年説
支持:
SK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