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叔説】創文創衞,別被形式主義搞變味了

基層幹部不上班,跑去村裏撿煙頭;學校老師不教課,集體上街撿垃圾;賣魚攤販剪了帶魚尾巴,就為保證所有帶魚長度一致;十幾年沒修好的破損路面,一天內就平坦如初……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最近出現了上述奇幻景象,別意外,十有八九是新一輪“創文創衞”又來了。

【島叔説】創文創衞,別被形式主義搞變味了

“創衞”宣傳語(圖源:網絡)

爭創

啥是創文創衞?

簡單來講,就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創建“國家衞生城市”。在當下的城市評比中,這兩項榮譽可以説是自帶高光的金字招牌。

一座城市若能求得其中任一名分,在城市競爭中就有了底氣,招商引資也更硬氣,不僅老百姓的城市歸屬感會日益增強,主政者還能借此在城市發展史上留下“濃厚一筆”。

經常聽到城市主政者大談“經營城市”、“打造城市名片”,為的就是在地方發展競爭中脱穎而出。由國家層面認定的“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衞生城市”成了各地爭搶的香餑餑。

但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天然稟賦。

比如,對一些“名城”而言,它們本身就有足夠的歷史文化積澱、強大的經濟實力甚至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這些城市基於先天性的城市品牌,要做的就是挖掘潛力、發揮優勢,無需外部標籤來為自己貼金。

但對大多數城市來説,資本的青睞和人氣的聚集並非天生就有,如果想贏得更大發展空間,就得有拿得出手、大家都認的“招牌”。

一些城市動不動就“爭創XXX”,甚至對一些民間協會頒佈的“野雞排名”也要奮起猛追——畢竟,城市發展前景這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多一塊招牌,就是多一份實力體現,對招商引資大有裨益。

不過,話又説回來,各種評比活動並非沒有效果。不少城市的形象在評比競爭中得以改觀。在追求包括創文創衞在內的各項榮譽過程中,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也會得到一定提高。

【島叔説】創文創衞,別被形式主義搞變味了

某市“創文”期間,志願者在街頭疏導交通。圖源:網絡

戰備

創文創衞可以説是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手段,這背後是讓地方相互競爭以激發發展活力的錦標賽機制。

這個辦法看起來高大上,其實道理很簡單,就跟班主任管理班級一樣,要定期考試排名,優秀的同學得給朵小紅花。城市間競爭的錦標賽也是如此。

從2005年開始,中央文明辦每三年評選一批全國文明城市。其評選指標覆蓋城市工作方方面面,城市環境面貌、社會公共秩序、公共服務水平、居民生活品質均要被納入考核。

經過多年發展及調整,這套測評體系堪稱權威:一些指標是客觀指標,真實反映城市各項工作水平;一些指標是主觀指標,可以反映市民對城市工作的滿意程度。這是中央標準,也是指導地方城市治理的指揮棒。

對城市主政者來説,還有自己的考慮。既然叫“爭創”,除了“爭”,還得“創”,大多數城市在“爭創”過程中,都帶有“以創促建”的打算——既然城市工作很多方面不達標,“爭創”的核心任務就變成了對標找差、補齊短板。

島叔調研過的一些城市,最明顯的短板就是市容市貌:下水道是否通暢,停車位是否充足,背街小巷是否打通,廣場公園是否開放,公共廁所設置是否合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基礎建設,都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標準。

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創文創衞總要勞心勞力、大拆大建。多數正在“爭創”的城市,本就處於城市建設和提檔升級的關鍵階段。此時創文創衞,主政者看似只抓這一項工作,其實是藉機把城市各方面的工作緊抓在手、大力發展。

此外,創文創衞還能增強城市發展勢能。各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有不少難點堵點,比如有些城市角落需要改造、攤販佔道經營需要合理調節等等,這些問題過去因為“九龍治水”或者推諉扯皮成了痼疾,城市主政者正好借創文創衞之機,動員各部門顧全大局,通力合作,解決問題。

【島叔説】創文創衞,別被形式主義搞變味了

【島叔説】創文創衞,別被形式主義搞變味了

基層幹部、公安民警開展“創文大掃除”活動。圖源:網絡

變味

可以説,在“爭創”期間,地方政府尋求的是全體動員、“跨越式發展”。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卻催生了各種形式主義。

除了本文開頭提到的現象,還有些地方要求每平方米街道灰塵重量不得超過幾克,為了街道整潔統一沒收沿街居民種養的花卉,有些地方要求中小學生背誦志願者精神、校園“六好”等各種材料,安排志願者在創文考核組“必經之路”上拉起橫幅,等等。

一些地方對創文創衞雄心勃勃,但因“對標找差”的距離實在太大,只能做表面功夫。比如,做不到所有街道光鮮亮麗,那就搞一些示範街,重要的道路總要打扮打扮,五星級廁所多造幾個。

可見,一些城市超出現階段發展實際,硬要夠上標準,同樣會產生形式主義。這個目的性就更加明顯——讓檢查組看樣板間,是地方上對主觀考核指標的迎合。

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包括聽取彙報、材料審核、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實地考察、整體觀察等環節,幾乎每個環節都有一定的主觀測評空間。要是碰到一個滿肚子意見的人,測評結果當然不好;要讓測評組碰巧看到城市不文明景象,結果當然也不會樂觀。

但越是偏於主觀的測評,越難以捉摸。為確保“萬無一失”,就得層層施壓、層層加碼。於是,各部門在創文創衞中都會籤責任狀,屬地管理,守土有責,哪個環節出問題就由哪個部門負責,一問責就是一連串。

麻煩的是,一些城市在“爭創”過程中只能保證重點工程的經費儲備,基層沒有財力去解決短板問題,結果也只能是集中有限的財力打造樣板間,或者搞些檢查組能看得到的“熱火朝天”景象。

創文創衞中的形式主義並不是“爭創”本身帶來的,根源還是試圖“畢其功於一役”的運動式治理。這種運動式治理有着強烈的短期功利性,往往隨着評比結束而“退潮”,結果一切還是照舊。

怎麼減少創文創衞中的形式主義?島叔以為,不妨在測評方式上減少運動式檢查及測評,多強化客觀材料審核,把測評潛移默化到城市日常工作生活中。

而對那些條件還不足以創文創衞的城市,最好還是量力而行。畢竟,“爭創”本身是為了城市發展、民生福祉,如果讓形式主義搞得雞飛狗跳、民怨沸騰,實在得不償失。

文/珞珈 九段

編輯/點蒼居士

來源:微信公眾號-俠客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3 字。

轉載請註明: 【島叔説】創文創衞,別被形式主義搞變味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