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決定建造航母與核潛艇,欲謀求大國地位?美方令其認清現實
疫情之下,很多國家的日子都很不好過,而韓國卻在此時大肆擴張軍備,散發出一種“有錢就是爽”的強烈味道。
據韓媒分析,青瓦台8月10日發佈“國防中期計劃”,已經吹響了軍備競賽的號角。按照這份計劃,從2021年起,韓國將在5年內投入近2540億美元的軍費,加強軍力。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幾種“大國重器”:
1、韓國將在2021年開始嘗試建造3萬噸級的輕型航母,搭載20架F-35B隱身戰機。此舉明顯是對標日本。
2、準備自行研製4000噸級核潛艇,配備彈道導彈。韓國儘管擁有製造小型核反應堆的能力,但要把反應堆用於核潛艇,還必須得到美國的同意。
3、製造韓版“鐵穹”火箭防禦系統。韓國需要買過研製偵測跟蹤雷達、戰鬥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和導彈發射單元這3道難關。不過一旦掌握了這些技術,將很大程度上削弱來自北方的常規武器威脅。
韓方如此大張旗鼓,其實面臨很大困難。首先就是技術壁壘。不過,考慮到韓國也是“東亞怪物房”中的一員,在軍工自主方面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進步,突破一些難關並非不可能。無論如何,韓國搞起航母、核潛艇與導彈防禦系統,起碼比印度靠譜得多。
其次就是美國能否允許。不得不説,這是韓國的悲哀。當韓方的重大決定都必須得到華盛頓方面的批准,即便軍容再壯盛,也透着一種屈辱。
如今,美方就開始給韓國一點顏色看看。“美韓聯合軍演”將於8月16日至29日舉行,美國不準備測試“未來聯合軍司令部”的“完全作戰能力”,理由就是受疫情影響難以正常調遣兵力,演習規模都被迫縮水。此舉意味着,美方故意為韓國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製造障礙。
之前韓方已經對外公佈會對“完全作戰能力”進行全面評估。按照文在寅的計劃,在他任期的最後一年從美方手裏拿回“戰時作戰指揮權”。
但美方的書面報告直接打碎了韓方的算計,相當於告訴韓國人——“你大爺依然是你大爺”。沒有美方的應允,韓國能怎麼着?又敢怎麼着?
韓國不會放棄原定計劃,但如果想得到美方的配合,恐怕必須滿足華盛頓方面的條件。譬如,美韓在防衞費分攤問題上鬧得很僵,每隔5年修訂一次的《特別措施協議》已經在2019年底到期,但新一份協議卻遲遲無法談攏。最關鍵的問題就在與分攤數額,也就是錢的問題。
2018年韓國承擔駐韓美軍費用約為8.6億美元,而特朗普一直指責包括韓國在內的盟友們長期以來都在“搭便車”。特朗普的最低要求是韓國必須把分擔金額增加到現在的2倍。但青瓦台卻只同意增加10%左右,差距很大。
俗話説“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美韓之間的一些矛盾其實根源就是一個“錢”字。美方故意作梗,無疑在告訴韓國人——有錢是吧,交上來!不交?那就試試看。
除了錢以外,美國還對韓國提出了更多、更難的要求。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要把“美韓同盟”變成為美國“新亞洲戰略”服務的工具和重要支撐。説白了,之前是美國保護韓國,現在是韓國必須為保護美國做出貢獻了。按照美國的計劃,韓國要成為美國的哨兵,頂在遏制大國崛起的最前方。
為此,美國也不吝惜賞給韓國一個“甜棗”。就在7月底,美國批准修改《韓美導彈指南》,解除韓國在研製運載火箭時對固體燃料的使用限制。
美方不希望看到韓國與鄰國在安保領域放棄敵對。文在寅一直試圖在大國之間維持平衡,2017年10月底,中韓就妥善處理THAAD問題達成共識,韓方作出了“三不”承諾——不追加THAAD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美韓日三方軍事同盟。這實際上令美方非常不滿。
長期以來,美方對韓國的定位都是僕從,而僕從不應該擁有主見。韓國的軍力再強,實質上也只是美軍的馬仔。在“美韓同盟”的框架下,青瓦台對本國軍隊並沒有完全的控制力,美國人説的話才算數。
説直白一點,即便韓軍擁有了航母與核潛艇,其實依然是一支“半殖民地軍隊”和“皇協軍”,指揮權依然在美國人手裏。
歸根結底,韓國擴大軍備的實質還是為了滿足美國的軍力缺口。有美軍提供的保護傘,韓國並不需要擔憂北方強鄰和日本的侵襲。韓國如果擁有了航母與核潛艇,會讓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擁有更大的調整空間,直接受益者是美國。到某些關鍵時刻,韓軍會聽從美軍的調遣,無疑為東亞的和平穩定增加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