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在當今世界諸能源中,石油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它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國家安全。石油就是政治,而“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因此,石油便與戰爭緊密聯繫在了一起。20世紀以來的戰爭深深地打下了石油的烙印。沒有石油,就不會有現代文明;沒有石油,許多戰爭就不會爆發;沒有石油,現代戰爭的景觀必然改觀。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自從1895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鑽出第一口油井以來,人類的衣食住行與石油掛上了鈎,戰爭也不例外。有了石油,戰爭的面貌為之一新。石油的發現與使用改進了武器裝備,使軍隊由簡單的步兵、騎兵發展成擁有強大的陸軍、海軍和空軍的機械化、信息化軍隊。今天,石油是戰爭潛力和戰鬥力水平的基礎,影響着戰爭的方方面面。石油是現代軍隊的生命線。有了石油,坦克才能在地面交火,飛機才能在空中作戰,艦船才能在海上航行,衞星、導彈、火箭才能發射。石油使戰爭由陸地或海上的平面戰爭,發展成陸、海、空同時進行的立體戰爭。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還在燒煤的美國大白艦隊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太平洋戰場上燒油的美軍龐大航母艦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戰爭中基本沒有油料消耗,每匹戰馬每天消耗10公斤飼料就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每輛車每天油料消耗量為10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架英國“噴火”式戰鬥機每小時飛行耗油就達到了205升。到20世紀90年代,僅架F-16戰鬥機每小時的飛行就耗油4550升。隨着石油在戰爭中的運用,油料的消耗在作戰物資保障中所佔比例也在不斷增加。美軍油料消耗佔物資消耗總量的比例在二次大戰時為38%,越南戰爭為65%,海灣戰爭地面部隊為70%,空軍為75%,海軍約90%。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投入的空中加油飛機多達100多架。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美軍龐大的空中加油機機羣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權。石油顯著地影響着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沒有石油,往往就意味着戰爭的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沙漠之狐”隆美爾最感棘手的問題就是燃油。當時隆美爾手下的4個裝甲師有坦克489輛,飛機675架,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油料。然而,由於制空權和制海權完全掌握在盟軍手裏,他們由意大利向北非戰場運送燃料的油輪全部被英國海、空軍擊沉,致使隆美爾深陷困境,大批機械化部隊寸步難行,裝甲部隊無法組織大規模反擊。阿拉曼戰敗後,隆美爾沉痛地回道:“無論是槍炮還是彈藥都沒有多大用處,除非有汽油充足的車輛運送它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因石油的生產和供給不足,只好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控制油田上。1945年5月,德國軍備與戰時生產部長説:在決定入侵蘇聯時,“對石油的需求肯定是一個主要動機。蘇德戰爭一開始,佔領蘇聯的產油基地巴庫和其他高加索油田就是希特勒心目中的戰略目標。然而,希特朝始終沒有得逞,德國最終也走向了失敗。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從經濟角度來講德國發動對蘇作戰最大的目標就是高加索油田

石油也是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終生遺憾。1941年12月7日,在山本五十六的策劃下,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球能,使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儘管這次襲擊在戰術上十分成功,但山本五十六犯了一個決策錯誤。他忽視了瓦朝島在石油供應方而的重要性,因此未把石油設施列入攻擊計劃之內。美軍太平渾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後來説:“如果日本人毀了那些石油,那麼戰爭就會再延長兩年。"隨着日本參戰規模的擴大,石油越來越制約着日本的軍事力量,更深刻地影響到許多戰投的進程。1937年4月,日本的燃料儲備為2960萬桶,到1945年7月1日,其儲備只有80萬桶。沒有石油,日本便沒有能力實現任何實際目的,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偷襲珍珠港日軍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轟炸美軍的油庫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被日軍擊沉的亞利桑那號至今還在冒油,足見當時美國巨大的資源儲備

多年來,美國不惜使用武力保衞它的石油利益。海灣戰爭、扶持阿富汗塔利班對抗前蘇聯的入侵、無一不是為了石油。人類沒有找到石油以前照樣打仗,但到了20世紀,石油就成了戰爭爆發的一個重要誘因了。不論冷戰前還是冷戰後,石油都是大國爭奪的主要戰略目標之一。有人甚至説,沒有石油就沒有現代戰爭。正因為如此,石油成了國際爭端最微妙也是最深刻的背景。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爆發,馬島南部就藏着豐富的石油。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海灣大打出手,目的就是為了制止伊拉克對石油資源的壟斷和控制。海灣戰爭前,伊拉克在與伊朗打了8年兩伊戰爭後,經濟陷入困境,一方面要求科威特減免其債務,另一方面譴責科威特超量生產石油及偷採伊科邊境石油,導致伊拉克收人鋭減,要求科賠款和道歉。在遭到科威特的斷然拒絕後,伊拉克才於1900年8月2日發動突然襲擊,佔領科威特全境,並將科威特宣佈為其第19個省。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海灣戰爭中冒着滾滾濃煙的油田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在燃燒的油井上空發動攻擊的美軍機羣是對戰爭最好的註解

伊拉克此舉頓時使自己控制了世界石油蘸藏量的20%和歐佩克產量的20%,成為海灣地區居支配地位的強國。而石油資源正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命脈。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就明確表示“如果世界富饒的石油儲量落入薩達姆手中,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國家的自由都將蒙受損失。”正因為如此,美國發動了海灣戰爭,用武力將薩達姆逐出科威特,最終達到了保衞美國石油供應安全、控制海灣石油、制裁伊拉克、保持海灣地區力量平衡的戰略目的。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贖罪日戰爭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阿拉伯國家對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石油禁運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敍利亞等12個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開戰,其戰略目的是收回被以色列佔領的土地。在這場戰爭中,中東阿拉伯國家拿出了一種十分獨特的、頗具潛力的武器——石油。在與以色列進行軍事鬥爭的同時,阿拉伯產油國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其他成員國的支持下,通過石油減產、石油禁運和提升油價等手段,掀起了一場巖撼世界的石油風暴。戰爭爆發的當天,敍利亞和黎巴嫩立即關閉了來自伊拉克的輸油管,隨即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做出果斷決定,所有成員逐月減少各自的石油產量。為打擊那些以色列的支持者,阿拉伯產油國在減產石油的同時,採取了禁運和提價等措施。然後沙特阿拉伯宣佈對美國實行全面石油禁運,其他阿拉伯國家則對荷蘭實行禁運,因為荷蘭為美國和以色列提供空運幫助。油價由3美元一桶提高到10美元,從而引爆第一次石油危機。此次石油危機直接導致了1973-1974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第一次石油危機

石油武器的運用產生了積極效果,按美國原國務卿基辛格的説法是:“石油,無可挽回地改變了世界。”它有力配合了埃及、敍利亞的軍事政治戰爭,在政治上孤立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美國,在經濟上給美國、西歐和日本等西方國家以沉重打擊,使美國約12%的石油供應受到影響。美國政府因石油短缺,宣佈全國進入緊張狀態,聯邦德國和日木等國被迫實行石油配給制。由於石油禁運,那些日子裏美國約有2萬個加油站關閉,平均每天有300次班機被取消。在嚴重的石油危機下,清醒過來的美國在戰爭後期改變了一味支持以色列的立場,開始向以色列施加壓力。1974年初,以色列同埃及達成了第一個脱離軍事接觸的協議。“石油武器”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可以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石油使世界和平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西方富裕國家的工業文明就是建立在對能源的佔有和消耗的基礎之上,而這些能源又兒平無一例外地與石油及其副產晶有美。這就是為什麼石油最多的地方總是不得安寧的原因。許多在人道人權幌子下發動的戰爭,其實不過就是為了石油而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9 字。

轉載請註明: 珍珠港當年被擊沉的美軍戰艦如今還在漏油,這一細節看出日本必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