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市更新與城市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海派文化中心舉行。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專項基金理事長奚美娟等多位專家出席此次會議。
在研討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學強、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榮躍明發表主旨演講。
馬學強以城市更新、街區文化為主題,提倡將上海歷史遺蹟“串珠成鏈”。
榮躍明表示,需運用多種模式來推進城市更新,在考量需要保留的和進行改造的項目時,要是把文化作為一個要素。
在觀看共青團發展史簡短影片後,與會專家在研討環節發表各自觀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包亞明以廢棄鐵路上的城市更新為主題,分析街道更新經典案例,思考城市更新的方法。
同濟大學城規學院教授王偉強分享番禺路附近的城市規劃,提出兩大思路,一是從番禺路拓展出去,建立一個後階的漫步網絡;二是依託像上海影城這樣的大機構和項目研究以帶動地區發展。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文化處處長吳蘇貴回顧了前期上海城市規劃與發展,提出要尋找文化的“神”和“魂”,必要時可以參考國外的歷史建築保護。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李天綱演講的題目是 “北外灘:海派文化溯源及其保護”。演講分析了北外灘發展歷史,提及上海文化源頭,李天綱認為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徐家彙文化區有其獨特的呈現意義,並提出一些城市更新思路。
中共虹口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強以數據分析回應李天綱教授的發言,列舉了一些目前城市更新中的好現象,並指出會敞開思路聽取專家意見。
上海交通大學劉士林教授認為城市更新的問題要從比較大的歷史角度來看、從治理現代化的角度來看,活化利用治理思路,令改造、保護問題有政策依據。
最後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副會長、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東作綜述。她認為,上海的改造可以提倡“高顏值,最江南、創新核”的思路。在改造過程中,應當堅持盡非必要不拆除、能改造就保留。同時,紅色、海派、江南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肯定其研究意義,並提出秉持憂患意識,鼓勵不斷將這一思路向前推進。而在新的文化植入方面,需思考其當代性,要有所突破,使文化煥發新生。
此次研討會由虹口區文化和旅遊局、中共四大紀念館、海派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
作者:周俊超 單穎文
編輯:祁駿
責任編輯:張曉鳴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