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機油的選擇有好幾種方法,倘若機油比較清澈就意味着含硫量低、含殘碳量低、水及沉積物少、含灰份少。倘若機油非常劣質,其外觀就會比較渾濁,各雜誌含量也會比較高。 劣質機油在清淨分散性上比較差,便無法將積炭進行清洗,反倒形成更多的積碳。而且它的抗酸性及中和酸性物質的能力差,在發動機進行運轉時,燃燒產物會產生酸,對於發動機的傷害非常大,致使劣質機油的使用成本有所提高。
相信絕大多數人應該都在汽車保養手冊裏面看到過這句話,這句話就是“建議汽車每行駛5000公里更換一次機油。”不少對這塊不太清楚的司機就會嚴格遵守這個提示,可是又有很多人説五千公里換一次機油就是説着玩的。老司機覺得其實大多數人對於這塊都不太清楚,事實上,發動機的機油可以分成礦物油、半合成油還有全合成油,而這三種機油在保障發動機的運轉上所保持的時間也有區別。就以礦物油為例,它可以保障發動機的運轉時間大約為100小時,可是全合成的機油,在質量方面更好些,所以保障時間更長,大約是200小時。要是你一般是在城市裏面開車的話,駕駛速度基本上是30公里/小時,用它和100小時相乘的話,也就是有3000公里,而將其和 200小時相乘的話,也就是6000公里。不過要是在路況更好的情況下,駕駛速度可以達到60公里/小時,那一次機油所可以行駛的總路程就是6000公里到 12000公里了。由此可見行駛速度的不同也會出現不同的換機油的公里路程。要是一直保持10km以下的短距離行駛,開一會兒,停一會兒,或是駕駛環境較為惡劣,那麼在駕駛1000公里之後或許就需要換機油了,並且機油還有一定的保質期的,即便是沒開到足夠的公里數,大多數情況下,到了半年就得換機油。
很多車主在部分4S店裏的時候或許聽説過,看機油顏色就能知道到沒到需要換機油的時候了,檢測的時候,4S店的店員把油標尺伸進發動機,再次拔出來以後,就會看到顏色很深,很黑的機油被帶了出來。靠着這點,店員會告知這代表着是時候換機油了。實際上,機油要是不含清靜分散劑的話,變成深黑色的話,的確代表着已經變質,可是現代汽車不太一樣,機油差不多都會含有清靜分解劑。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清洗活塞,讓髒東西脱落,就掉在了油裏,同時也是在保護髮動機,因此機油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黑的,可是並不代表着已經變質。
中國生產的機油其實已經比較成熟了,質量上有保證,而且也在不斷優化,產業也越來越完善,並且整合程度也越來越高。在這一大環境下,而在機油市場的產品供應上,越來越集中在大型廠商之間,因此機油廠家的競爭也是集中競爭。雖然國產機油發展得很快,但是在廣大的車主羣體中,對外國品牌的信任要遠大於國產,所以國產機油品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很難在高端油品市場立足。而國產品牌與外國品牌也會進行一場處於劣勢地位的持久戰,而國產機油的崛起勢必會在市場上形成更為強烈的碰撞,而未來市場的競爭或許也是一場看不見的“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