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國豹式炮塔掩體是二戰中最昂貴、最耗時的啞彈之一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綜合

墾荒似乎自古以來就存在,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如此。畢竟因為當時的戰爭,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都比較緊張,所以錢的投入自然要落實到實際的地方。因此,有些能用的武器裝備還會繼續使用,而對於有些不能用的武器裝備,那麼我們會花最少的錢對其進行改造,以改變其面貌。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場二戰時期的武器改造。

在戰爭年代,把過時的坦克炮卸下來安裝在工事上是非常普遍的做法。這樣做有很多好處,首先,這樣可以物盡其用,可以節省一些開支,變廢為寶;第二,它比大多數炮兵防禦工事便宜得多;同時也能提供一些基本的防護能力,對士兵的保護也會增強。所以即使到了近代,仍然有國家按照這種方式來改造舊事物。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比較激烈,因此在生產能力和物資不足的情況下,將最新型的主力坦克炮塔作為防禦工事,實屬罕見。因為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很大頭的做法,畢竟有那個錢做點有用的事更好!但當時德國竟然這樣做了,所以很多人對這種做法比較不解,認為真是冤大頭。


德軍的防禦工事之一是豹式炮塔掩體。加強德國主要坦克炮塔的想法是在1943年8月提出的。德軍在庫爾斯克戰敗後,德軍戰線逐漸喪失,處於潰敗狀態。所以這樣的情況導致了當時的德軍防衞司令部出現了一些恐慌,他們認為這對德國將是極為不利的,所以他們必須要想辦法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因此,德軍防禦司令部決定在東線建立一道東牆,以抵擋蘇軍的進攻。

那麼如何阻止蘇軍的進攻呢?豹式炮塔防禦工事的想法應運而生。但是在戰爭比較緊張的時候,那麼家裏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自己去構築防禦的工事的。其次,因為冬天即將來臨,留給德國人的時間不多了。德國不可能用鋼筋混凝土來構築正常的防線,畢竟這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所以德國裝備部長施佩爾説:建造一系列預製鋼碉堡,運到指定地點,然後安裝成野戰工事的支撐點。


斯佩爾所説的鋼鐵碉堡是安裝在鋼箱上的豹式坦克炮塔。德國人之前也使用了很多老式坦克炮塔作為防禦工事。然而這一次,施佩爾的想法是用德國最新式的豹式坦克做掩體,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所以這種對立自然是很正常的。首先,除了它是最新的坦克這一點之外,如果把這輛坦克拆除的話,那麼它最重要的機動性就無法滿足陸軍的需要,也無法抵抗敵人的進攻。所以當時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即使雙方再怎麼爭執,也需要人來做最後的決定。於是,斯佩爾找到老闆,當面彙報。當老闆看到施佩爾的鋼製掩體圖紙時,他認為施佩爾是個天才,能想出這樣的點子不是一般人。於是老闆直接通過了施佩爾的這個計劃,不僅要求生產,而且大量生產,於是反對的聲音漸漸消失。

豹式炮塔掩體I出來後,德國陸軍武器局要塞設計部提出了停止的建議。由於豹式炮塔掩體太重,運輸非常困難,只有18噸重的拖車才能拉住它;防禦前線的位置多在交通不便的地區,交通極為困難。其次,建造豹式炮塔掩體的初衷是為了快速建立防線,而我的豹式炮塔掩體的建造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所以這也違背了初衷,並沒有節省任何時間。


提議停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產一個豹式炮塔掩體需要32噸鋼材。如果從飼料上計算豹式炮塔掩體消耗的鋼材量,要知道當時德國的鋼材供應現狀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和消耗的。因此,與只需要2.5噸鋼材的同等大小的傳統鋼筋混凝土掩體相比,生產豹式炮塔掩體是奢侈和浪費的。


雖然德國陸軍武器局要塞設計室提出了停止生產的建議,但施佩爾通過了一份報告,決定生產第二版的豹式炮塔掩體,施佩爾的報告這次仍然得到了批准。在第一個豹式炮塔掩體的基礎上,第二個掩體確實更加完美,但其建造時間也需要很長時間。同時,鋼材、水泥等材料消耗也比較大。不過,投產後,兩款機型在某些性能上確實比第一款好很多,但仍有不足。


最後,德國生產了第三種豹式炮塔掩體,儘管豹式炮塔掩體的構造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但在資料記載中,威力如此強大的德國豹式炮塔,卻在第一次戰鬥中就被對手摧毀或爆破。德國人沒有一次用豹式炮塔掩體保衞他們的領土。所以從很多方面來説,豹式炮塔掩體的生產都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不僅造成了德軍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在戰爭中也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參考:Panther Tank核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