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就自殘的孩子,真的只是逆反心理嗎?這可能是情感飢渴在作祟
前幾天,偶遇兒時朋友的育兒求助,她説:“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家2歲丫丫,這段時間經常不高興就摳自己,有的時候還揪自己頭髮,難道是孩子逆反心理在作祟?我需不需要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面對朋友的擔憂,作為過來人的蘭媽就顯得比較淡然了,因為孩子成長裏總是有些讓人理不清、摸不透的意外之舉。
關於孩子生氣就自殘的表現,實際上也是成長裏出其意料的一種成長表現,這種表現一般出現在孩子需求不被理解,被過分批評責罵的長期生存環境裏。每一個熊孩子在發完脾氣又出現自殘表現的時候,很多父母不是更焦躁就是擔心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問題,畢竟正常的人哪有不高興就掐自己、拿自己出氣呢?
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説生氣出現自殘的表現還真不是奇葩
教育幼小的孩子,還真不能拿成年人的思想去看待孩子,面對孩子不開心就自殘的意外行為,也不單單是逆反心理那樣簡單,更多的時候是屬於孩子的情感出現了飢渴。什麼是情感飢渴?所謂的情感飢渴指的是孩子情緒上不被理解,從而產生缺愛、渴望的被理解感情需求。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往往將孩子哭鬧和自殘等出格舉動,均視為逆反心理的表現還常常拿出嚴厲去擺出權威,有的時候家長還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無名火,再將不滿和情緒都發泄在孩子身上,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剩下缺愛的委屈,嚴重的心緒還會讓他們出現抓頭、摳手臂和抓破臉等情況,但實際上嚴格地説,孩子出現這一系列問題均在於他們人格獨立的鋒芒初展。
因為孩子有了獨立思想,所以才會忤逆、形成求而不得的情緒飢渴,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説,他們遇到需求在沒有完善自理能力的情況下,他們就會通過哭鬧去求助父母,但父母的理解卻往往錯偏,以至於較大的情緒矛盾出現後,孩子缺愛的情緒飢渴讓他們產生自殘現象。當孩子生氣出現自殘現象的時候,家長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正確的情緒引導,不讓孩子的童年因為缺愛而埋下了敏感態度。
那麼,面對情緒飢渴且出現自殘現象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疏解鬱悶呢?
1、不要説“小屁孩懂什麼”
曾經,有個遠方表妹帶着自家3歲左右的女兒逛街時,女兒在一家賣倉鼠的攤位前賴着不走,非要吵着鬧着要媽媽買一隻帶回家,看着眼前連自己生活都無法獨立的丫頭,表妹果斷地拒絕了丫頭的請求,並毫無商量地説“你個小屁孩懂什麼,自己很多事情都無法獨立,你能把倉鼠養好嗎”?
聽表姐説,當時小丫頭斬釘截鐵地説“我一定可以養好”,可以看出孩子真的很喜歡倉鼠,但是表妹還是毫無商量地拒絕了孩子,因為她既擔心孩子養倉鼠的安全問題,又操心倉鼠帶回家姑娘三天新鮮之後不管倉鼠,最後餓死一條小生命也是罪過呀!
從表妹的分析來看她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作為父母更應該給孩子一些信任和理解,孩子不懂得照顧倉鼠完全可以在大人的引導下學習,任何時候都有嘗試、若沒有嘗試永遠只是零基礎的不會。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拿“小屁孩懂什麼”的姿態去把孩子的想法不當回事,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是獨立人格的開端,不想孩子養成事事恭聽的依賴性格,那麼在孩子有獨立想法的時候,家長就要放手去任孩子自己做決定。
2、引導孩子正確宣泄不滿
當孩子因為某些需求而心存不滿的時候,建議家長不要在孩子生氣的時候去説大道理,因為此刻的孩子心中被委屈佔據,家長説再多無非是給拒絕找藉口,常用徵求式疑問句,如:
“你覺得呢?”
“可以嗎?”
“等××再××好嗎?”
這些句式即是尊重孩子,又是在正確引導孩子宣泄不滿,避免因為生悶氣的委屈對自己做一些抓頭、摳手臂和抓破臉等情況。
就拿孩子要買倉鼠這件事情來説,如果我們對孩子説:“寶貝,你現在還小,等年紀大些再買好嗎?”,如果孩子拒絕了,我們要明確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是不願意買,而是照顧倉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不小心被倉鼠咬了還會危及健康,把所有的利弊都給孩子分析之後,我們抱着尊重孩子的態度去徵求她的意見,相信孩子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最後都會把事情處理的非常圓滿。
3、愛孩子就要大聲説出來
一生氣就自殘的孩子,不僅僅只是逆反心理那樣簡單,情感飢渴作祟的誘因主要在於孩子心中缺愛,小孩子的心靈比較簡單、單純,家長不能拿愛之深、責之切那套説法,去要求孩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因為孩子理解不了、也無法瞭解。
父母之愛過於負重,別説幾歲小孩就拿上大學、工作後的成年人來説,他們都常常持以逆反心理以對,也只有自己真正為人父母之後才知爹媽的不易。所以,面對孩子之愛就要大大方方地説出來,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才能感受到温暖。
親子關係更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化解糾紛,很多父母都説子女不夠孝順、啃老太嚴重,但是又有多少家長能夠清楚明白並意識到教育裏的缺陷呢?在教育這條看不見盡頭的旅途裏,父母和孩子都是求學者,只有平行線的距離才能產生美,也能達到互相支持和共進退的理解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