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印度有“種姓制度”, 阿米爾汗在屬於哪個種姓?
阿米爾·汗是一個愛國的、關注印度國內現實問題的演藝界人士,在他的作品中種姓制度、教育問題、女性問題、宗教紛爭幾乎無所不包,他通過他的電影試圖喚起印度人對女權缺失問題、兒童失學問題、低種姓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等社會問題的關注,以至於不少觀眾都以為他是因為自己出身於低種姓階層才會抨擊高種姓主導下的各種現實問題。事實上阿米爾·汗是一位穆斯林,本來種姓制是印度教的產物,而穆斯林是沒有種姓制的,因為按《古蘭經》的教義“全體穆斯林皆兄弟”。如果這個問題去問阿米爾·汗是會引起反感的,一則是因為阿米爾·汗素來反對種姓制,二則是因為這是對身為穆斯林的阿米爾·汗的不尊重。
儘管穆斯林本來是沒有種姓制的,然而印度穆斯林卻是一個例外:從公元7世紀起穆斯林開始從中亞翻越興都庫什山不斷湧入印度次大陸,先後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德里蘇丹國、莫卧兒王朝等政權。儘管這一時期的穆斯林作為國家政權的掌握者統治着印度次大陸,但由於印度教徒在人口數量上佔據絕對的優勢,而種姓制又是印度教數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結果印度穆斯林在同土著印度教徒的融合過程中事實上是受到種姓制的影響的,儘管他們自己從不承認印度穆斯林羣體存在種姓劃分,客觀上卻實際形成了阿什拉夫(相當於印度教的高種姓)、阿吉拉夫(相當於印度教的低種姓)、阿賈爾(相當於印度教的賤民、不可接觸者)三大羣體,而阿米爾·汗恰恰出自其中的阿什拉夫階層。不過佔印度人口大多數的印度教徒卻不會因此將其視為高貴的人,因為印度教徒只會把印度教的婆羅門、剎帝利種姓視為高貴者,而絕不會把出自穆斯林的阿米爾·汗視為高貴者。
出自阿什拉夫階層的阿米爾·汗為什麼會強烈抨擊印度的種姓制呢?首先儘管印度穆斯林客觀上存在阿什拉夫、阿吉拉夫、阿賈爾三大階層,但這本身是違背伊斯蘭教義的,所以不可能得到公開的承認,而印度穆斯林的三大階層之間也並不像印度教的種姓那樣處於嚴重固化的狀態,不同階層之間的交流乃至通婚都是客觀存在的,低階層人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躋身高階層。事實上儘管穆斯林人口大約只佔印度總人口的一成左右,然而如今印度穆斯林幾乎支撐起了寶萊塢的半壁江山,這是因為在印度人們所能從事的職業是直接和種姓掛鈎的,這意味着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影視明星等行業都是為高種姓準備的,即使是在寶萊塢內部也是嚴格按各自的種姓去分配角色戲份的,然而穆斯林不受這一限制,這就為穆斯林羣體在寶萊塢的發展製造了良好的局面。也正因為如此寶萊塢的穆斯林演員們幾乎都對將人分為三六九等的種姓制視為另類,相比之下阿米爾·汗更是旗幟鮮明地對種姓制大加抨擊。21歲時阿米爾·汗曾愛上一位印度教姑娘,然而卻因為雙方家長固守傳統的宗教理念而遭遇堅決反對,於是阿米爾·汗選擇了私奔,也許就是從那時起他就打定主意要同一切陳腐落後的事物抗爭。
反對種姓制的又豈止是阿米爾·汗一人呢?事實上印度的種姓制在國內國外都曾保守詬病,有的批判甚至來自於高種姓者:早在幾千年前出身剎帝利階層的迦毗羅衞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就以自己眾生平等的思想觀念而對種姓制提出尖鋭的批評。在上世紀50年代印度又誕生了一位反種姓制的鬥士——印度的憲法之父安貝德卡爾:1950年安貝德卡爾在使用憲法武器否定種姓制後創辦了印度第一家為達利特人提供教育的學校——彌蘭陀學院,這所學校在後來的印度歷史上為數十萬低種姓者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1951年安貝德卡爾辭去了身為中央政府高官的司法部長一職,全身心投入到為達利特人爭取權益的公益活動中去。1956年10月50萬達利特人在他的帶領下皈依了宣揚眾生平等思想的佛教,儘管兩個月後安貝德卡爾與世長辭,但因為他為反種姓制做出的貢獻而被印度佛教徒尊奉為菩薩。
迴歸正題,阿米爾汗在印度是屬於婆羅門種姓的。
話題:你認為,如果中國人到印度,能享受哪個級別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