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作為最便宜AMG,北京奔馳A 35 L和進口奔馳A 35的相繼到來,讓那些預算不多的性能車迷看到了躍升為AMG車主的希望。
在這撮持幣待購者裏頭,有的相中了A 35 L既能保留部分AMG駕駛精髓又能兼顧日常通勤,有的則覬覦兩廂小鋼炮A 35的進口品質以及它對極致性能的執念。
在2020年大灣區車展上,老大哥國產奔馳A 35 L的遺憾缺席,進口奔馳A 35能否獨當一面收穫掌聲?
作為國內特供的A級AMG,北京奔馳A 35 L在外觀運動氣息這塊表現出足夠誠意,全車運動包圍、多輻式AMG風格輪轂、燻黑側風刀、微微上翹的小鴨尾以及造型誇張的後唇,無不在強調自己是輛AMG。
相比之下,進口奔馳A 35在外觀方面就差點意思了。與海外版車型相比,引進國內的A 35減配了側面燻黑風刀、風幕以及大尺寸後擾流,AMG氣場鋭減。假若不選啞光山灰/熾夏黃車漆,乍一看還以為這是輛普通兩廂A級。
關鍵是空氣動力學套件還不支持選裝,要想體驗只能多加3萬元上先型特別版車型,但該車型只供水洗藍車漆可選。A 35不選最具代表性的熾夏黃車漆還有啥意義?而且先型特別版的拉花未必合每個人口味啊~
(奔馳A 35先型特別版)
稍顯遺憾的是,A 35 L選用的雙橫線式前格柵頗為低調,要知道風評一般的GLB 35也選用了直瀑式中網,難免會讓潛在買家感到失望。要想體驗直瀑式中網帶來的跋扈氣場,要麼咬咬牙上A 45 S,要麼淘寶國產改件。
與北京奔馳A 35 L一樣,進口奔馳A 35也“只配”選用雙橫線式前格柵,更符合高性能車氣場的直瀑式中網只會出現在A45 S身上。以上幾點,都是教授對A 35在外觀策略上的不滿,相信也道出了不少潛在買家的心聲。
(海外版奔馳A 35)
A 35 L C柱上碩大的AMG徽章才是重中之重,要知道該設計此前只出現在身價顯赫的AMG S65 Final Edition上,沒想到最便宜、同時也是第一輛實現國產的AMG——北京奔馳A 35 L,也能享受到如此之高的待遇。
(海外版奔馳A 35)
另一廂的A 35只有羨慕的份,心生不忿並碎念一句:“有時候,越想強調什麼,證明越缺什麼。”
遠不止此,作為奔馳在燈光方面的壓箱底黑科技,幾何光束大燈以標配的形式出現在北京奔馳A 35 L和進口奔馳A 35身上,燈腔內的三顆矩陣式燈珠點亮後效果奪目。
其他方面,A 35 L和A 35還是表現出同一車系應有的一致性,諸如燻黑外後視鏡、19英寸AMG風格密輻輪轂、235/35 R19米其林PS4S運動輪胎、前四活塞制動卡鉗以及打孔通風剎車盤等,均以全系標配的形式出現。
A 35 L與A 35的內飾佈局與視覺體驗別無二致,依舊是熟悉的“奔馳味兒”。敞開車門,濃厚的豪華氣息撲面而來,雙10.25英寸連體大屏、64色氛圍燈以及“煤氣灶”空調出風口營造的奢華氛圍讓人難以招架,質感滿溢。
但在用料與做工還是能感受到北京奔馳A 35 L“接地氣”的一面,尤其是內飾頂棚與座椅皮質,對細節處理有較高要求的潛在買家不妨留意進口奔馳A 35,但前提是你得接受艙內實用性被大打折扣的事實。
除此以外,A 35在中控台、門板等位置大量選用Alcantara翻毛皮材質,輔以紅色縫紉線恰到好處的點綴,對於運動氛圍的營造,我覺得A 35比A 35 L更有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A 35 L和A 35均標配運動座椅,但後者的座椅更配得上“運動”稱謂,流暢的造型帶點賽車椅的意味,而A 35 L的座椅除了配色能給人留下一點印象以外,造型着實沒有太多亮點可言。
選裝配置方面,A 35 L和A 35標準版車型均有較大可選擇空間,且二者加裝價格相似。全部選上的話,落地車價直奔50萬,誰能告訴我一個不等新款奧迪S4的理由?
啞光山灰色車漆17300元、啞光黑輪轂3200元、柏林之聲12揚聲器音響5700元、AMG方向盤按鈕3500元、AMG虛擬競賽工程師2250元、平視顯示9000元、360°智能泊車6000元、駕駛輔助組件21000元、無線充電2000元、智能手機互聯繫統2700元、後排側部氣囊3400元。
北京奔馳A 35 L長/寬/高:4637/1796/1422mm,軸距:2789mm。作為首款加長處理的AMG車型,A 35 L的軸距長度和腿部空間無負“L”後綴,頭部空間也達到主流緊湊型車水準。對於一台緊湊型高性能車而言,空間實用性相當出挑。
進口奔馳A 35長/寬/高:4439/17961403/mm,軸距:2729mm。前排座椅乘坐體驗與A 35 L出入不大,來到後排才是真正拉開距離的環節了,A 35的後排腿部空間比A 35 L足足少了一截,所幸頭部空間與後者相近。
與A 35 L一樣,A 35同樣存在後排中央地板凸起較高的問題,除了要為適時四驅系統的傳動軸預留空間,還與車身剛性有關。
關於A 35 L和A 35是否根正苗紅的AMG車型的討論,大部分反對聲音源於那副同樣放在奔馳A220和全新CLA身上的M260家用發動機,反對派認為引擎蓋版上沒有蘋果樹logo和工程師簽名就不配自詡為AMG。
在教授看來,“一人一機”簽名發動機在初期更像是奔馳的營銷策略,它的初衷是想將旗下高性能車包裝為高高在上的匠心產品,發展至今逐漸演變為一種造車哲學與口口相傳的車系文化。
刨除形式,深究內裏,既然這副由德國Kölleda AMG團隊進行運動化調校的原裝進口發動機在動力性能層面能達到一輛AMG車型應有的表現,各位又何必在意引擎蓋版上是否印有那串你看得懂也未必讀得準的外文?
撇開成本談品質,無異於耍流氓。能以40萬元的低門檻體驗到AMG的駕駛精髓,你還要啥自行車?預算充足的話,大可以靜候搭載了M139 2.0T發動機的A45 S國內上市,“一人一機”手工組裝之餘,動力性能也更強。
順帶一提,A 35 L的“國產”僅限於白車身、排氣系統以及座椅等內飾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剎車、懸掛轉向系統和四驅系統等核心部件均為原裝進口,那些把A 35 L車友踢出AMG羣的管理員,是否該自我反思一下?
聊回產品,A 35 L與A 35的機械素質大同小異,同樣採用M260 2.0T發動機 AMG SPEEDSHIFT DCT 7G濕式雙離合變速器的動力總成,二者動力參數如出一轍,最高能輸出306Ps、400N·m,比現款奧迪S3略勝一籌。
由於輕量化水平與動力總成調校的差異,在0-100km/h加速環節中,A 35比A 35 L略勝一籌,前者4.7s,後者4.9s。當然,這兩個搶眼的加速成績都是建立在RaceStart彈射起步的基礎上。
A 35 L和A 35均基於MFA前驅平台打造,同樣採用前麥弗遜 後多連桿式的獨立懸架組合。從理論上來説,平台相同、懸架結構相同的情況下,A 35有望憑藉更輕的重量以及更短的軸距獲得更高的操控極限。
雖然A 35在加速性能和操控極限比起A 35 L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優勢,但A 35 L獨有的可變轉向比系統能帶來更多元化的細膩轉向手感,主打實用性的A 35 L受眾面無疑要比A 35更廣。
再者,AMG無弱旅。這套與現款A45同款的多片離合器式適時四驅系統能根據車身動態變化實現100:0至50:50的前後軸扭矩分配,讓駕駛技術一般的用户也能降服A 35 L和A 35。
比起大部分後驅AMG車型,當你駕駛A 35 L時,你可以放心地在出彎時提前深踩油門,而駕駛兩廂小鋼炮A 35時,這個提前程度可以更加明顯。
所以説,當你在糾結該選A 35 L抑或A 35之時,或許你更應該考慮你的駕駛技術能否發揮出後者的兩廂優勢。如果不能,面面俱到的A 35 L顯然更適合你。畢竟能體驗到兩者動態表現差異的消費者,並不多。
假若你是一名有下賽道剛需的硬核玩家,那麼加速性能更佳、輕量化更出色、彎道極限更高的A 35才是你的最佳答案。偷偷告訴你,A 35的進口排氣系統營造出來的聲浪,要比A 35 L的國產排氣更悦耳。
作為最便宜的AMG車型,盼望上量的北京奔馳A 35 L和進口奔馳A 35既不能定價過高,也不能打破品牌調性。在這個戴着鐐銬跳舞的開發過程中,AMG團隊還是頂住壓力,輸出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自此,奔馳掀起了豪華品牌高性能車的平民化與國產化浪潮,也為即將入華的全新奧迪S3、凱迪拉克CT4-V等提供寶貴的先行者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