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8月3日電題:張勝林:意氣豪放架“彩虹”
新華社記者向定傑
已經工作27年的張勝林對橋樑建設行業依舊熱愛,每當項目圖紙變成現實,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2018年6月,在大小井特大橋合龍現場,隨着最後一節鋼管吊裝安裝就位,作為貴州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的張勝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座世界上最大跨徑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是貴州本土企業首次完全自主建設的。青山綠水間,大橋凌空飛架,宛如一道美麗的“彩虹”。
“趕上貴州交通發展的大好時機,我是幸運的。”回想一路走來的歷程,張勝林時常覺得,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了該做的工作。
1993年,從北京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專業畢業後,張勝林便作為一線技術員,參與了位於貴州省甕安縣的江界河大橋建設。
第一次去現場,為了尋找最佳的設備安裝位置,她徒手爬上高梯,任務完成了,腿還在顫抖。
那時,技術人員少之又少,張勝林一個人承擔了項目測量、質檢等多項工作。從底模製作、施工放樣到安裝模板、綁紮鋼筋,再到澆築混凝土、構件安裝,每個工藝工序,她都在場。
“大橋建成時,從拱腳向對岸望去,那種跨越所表達的豪邁,讓700個晝夜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張勝林説,比起獲得“詹天佑獎”,她在橋上看着飛馳的汽車、人們用扁擔挑着瓜果疾行,更能感受到幸福和滿足。
江界河大橋就這樣開啓了她的夢想之門。隨後的重慶江津觀音巖長江大橋建設中,長江上游水流湍急,大噸位浮吊無法到達橋位處,張勝林連續熬夜幾十天,寫下了一本厚厚的技術手冊。她創造的“門式浮吊拼裝鋼圍堰施工工法”獲得國家級工法獎勵。
2006年,已是貴州橋樑工程總公司副總工程師的張勝林,負責廣州市地標建築新光大橋的施工方案編制。
由於沒有可借鑑的資料,她經常通宵達旦做方案。最終,一個大膽新奇的工藝擺在了評審組面前,嚴謹科學的論證得到專家肯定。其研發的“拱肋大節段提升安裝技術”,對推動行業吊裝技術進步具有重大意義,讓該橋同時獲得“詹天佑獎”和“魯班獎”。
2016年,張勝林又有了一個身份——貴州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作為企業技術負責人,她主持了大小井特大橋、平塘特大橋的修建。
去年底,隨着這兩座大橋順利建成通車,貴州的世界級大橋累計達到50座。因為有張勝林這樣的建設者,2萬餘座橋樑拔地而起,曾經交通閉塞的貴州成了名副其實的“橋樑博物館”。
“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我們有信心修建更多高質量的橋樑。”張勝林説,山區橋樑建設條件艱苦、技術複雜鍛鍊了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
在她看來,土木工程是一個古老而傳統的行業,它的建設需要與當代技術、管理相適應,比如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但不管如何變化,追求精度和高品質,是任何時候都要堅持的。
“帶着沉甸甸的理想上路,她用柔弱的肩沐風櫛雨,擔負起厚重的橋樑使命;邁開輕盈的步伐翻山越嶺,她在奇山麗水之間,築起一道道氣勢磅礴的壯麗飛虹。”2018年底,張勝林獲得“十大橋樑人物”稱號時,頒獎詞這樣評價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