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讀了老子道德經第三章,老子在其中提出了三大社會亂源,分別是名、利、欲。其實總結起來就是
慾望
。
人類痛苦的根源
“蠱惑人心”這個成語大家都聽過,但是是什麼意思?我給大家講講成語中的第一個字“蠱”,就是傳説中的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把許多毒蟲放在一個器皿裏,讓他們互相吞噬,最後不死的那種蟲就專門用來害人。
“蠱惑”後來就用來形容那些用心不良的人,用一些有害的東西來迷惑人們,可以説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已經有房子,車子,但是
為什麼還是感覺不到幸福呢?
因為當有一天你看到別人的家庭非常恩愛幸福,你的內心就會起波瀾,看到別人家有好幾套房子,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優秀,而自己只有一套房子,而且家裏的孩子總是不省心,就會痛苦。
旅行本來很愜意,但看到別人家的車比自己家的更高級,心裏又開始失落,幾天後看到別人家在吵架,突然覺得自己家還不錯,自己家有車,有無限的温暖和幸福。
很多時候總覺得是外面世界的人和事傷了我們的心,但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們自己心緒煩亂,
原因不在外部,而是我們的內心出了問題
,這也正是人類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那怎麼辦呢?
三大社會亂源
我們來看看老子怎麼説的: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這裏老子提出了三大社會亂源,分別是名、利、欲。有人説當官好,於是很多人就去考公務員,有人説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績好才能找到好工作,於是都逼着孩子去學習。
終於發現,官不是那麼好,學業也不是那麼理想,所以看看我們現在的人,都是為了名望而拿博士,不顧一切。
父母走了極端,孩子的心理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甚至放棄生命,一切都是崇尚名利,不顧一切。“
我什麼都不要,只要你好好的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你什麼都可以沒有,只要你好,我們以後什麼都會好。
難得之人而非難得之貨
第二句老子説: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為什麼從古至今都有很多的小偷,很多的強盜,就是因為你家有奇珍異寶,而現在為什麼一塊石頭會變成藝術品,一件古董會變成天價。就是因為有人買難得之貨,把一個東西看得很貴重,於是爭着去買,買不到,就去搶去偷,所以老子説不應該貴難得之貨,應該貴什麼?
每一個人都是在尋找動能,貴人幫助自己成為動能,
當我們遇到貴人的時候,一定要跟隨他,跟他一起學習,然後讓我們自己也成為貴人
。誰是貴人?有大愛的人就是貴人,所以不要貴難得之貨,而應該貴難得之人。
什麼才是慾望
第三句老子説:
使民心不亂
這種説法的意思是説,只要有人説出他的心事,許多人也會被迷住,比如一家公司,所有的幹部都突然間去打高爾夫,是因為老闆喜歡打,突然間每個人都遲到了,因為老闆經常加班。
這裏的慾望不等於慾望,是需要,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慾望的,不可能讓人沒有慾望。
基本需要是我們本能的需要,這不叫慾望,除此之外的才叫慾望,既然名、利、欲是社會的亂源,那作為領導者應該怎麼處理呢?
要想得到必須先付出
老子説: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
就是把自己心裏的貪念去掉,現在的孩子本來心裏很正,沒有貪念,可是很多父母卻處處教孩子貪戀,比如別人的玩具比你的好,你就會叫他去跟別人要,那我有一個新玩具,你要不要?
所有孩子的貪念,都是父母引出來的,在物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是我們現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只是停留在孩子物質方面,這個時候父母不知道,
一個人除了有物質生命,還有精神生命
。
我們經常教育我們的孩子要立大志,可是老子卻説,弱其志,這個很好理解,就是要強健自己的體魄,多勞動,多鍛鍊身體,少動歪腦筋。但是我們現在都是教導孩子要有意志力,要立大志,很多父母都教導自己的孩子要考第一名,考第一名了是不是就已經到頭了?
其實倒過來他就只有下坡路了,第一名一百分只有那麼一兩個,這不是把自己的虛榮心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了嗎?
我們前面説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都會滿足孩子的物質,但是一定是基本需要,不能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滿足,
如果孩子要可以,就必須先付出
。
用心學才是最高明的
接下來老子説: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句意思就是讓那些有聰明才智的人不敢胡作亂為,因為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總是過度地生產,過度地浪費,而作為父母,也使很多孩子自以為是,殊不知
父母的很多價值觀都是錯誤的
。
最後導致孩子本來是一輛寶馬車,硬生生開成了手扶拖拉機,所以父母總是自以為是,不願改變自己,總想改變孩子,最後孩子問題越來越嚴重,自己越來越痛苦,
其實用心去活才是最高明的。
最後一句為:
無為則無不治
這是結論,你不要總認為自己很能幹,認為自己什麼都比別人懂,不要總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會用人,很會教人,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不對,認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就是沒用的。
事實上,這些都不是智慧,如果你能把智慧裝在自己的心裏,即使不管用,放下自我,孩子也許會成長得更好,這也是
放下自我來成就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