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是代表小編本人的看法,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女神,難免會有起衝突的,大家明白就行,謝謝大家!
遇到你是我的幸運,希望我能給你幫助,我是[名字],歡迎大家。
“八嘎呀路!”這4個字一念出來,就算不懂日語的人,都知道這是日劇裏日本人生氣、罵人用的話,但是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它竟然和我們中國有直接聯繫,翻譯過後竟然那麼“狠”。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原本沒有什麼歷史和文明,甚至日本人都是由各地人(比如古代中原人、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聚在一起組合而來,文化方面大部分都是引入唐朝文化,在古時候,日本不過是我們的“小弟”罷了。這就是為什麼日語裏面常常夾雜了漢字。
時間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公元57年,來自九州的倭奴(日本福岡縣的一個小國)國王接受漢光武帝賜的金印,並向漢朝朝貢。這是日本第1次正式來到中國朝貢。
那時候的日本國內戰亂頻繁,戰火四起,直到3世紀中葉才出現了“大和國”,隨着它的壯大,逐漸征服日本其他小國,首領被稱為“大王”,這個稱呼和中國非常相似,後來才改名“天皇”。
一直到了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遣唐使”來到中國,當時他們為了學習中華文化,特地選出“遣唐使”,從630~895年的260多年,他們先後任命了19次遣唐使,有幾次人數高達500人,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可以説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
當時兩國關係其實不錯,沒什麼文化歷史的日本拼命學習唐朝的東西,無論是律令法制還是文學藝術,風俗習慣他們都照單全收,趕緊記下來,可以説唐朝的制度直接影響了日本的發展。
再回到開篇的“八嘎呀路”,它要分為2個部分解釋,第一部分是“八嘎”,它在漢字裏的意思是“馬鹿”。看到這兩個字,有些朋友就反應過來了,它就是《史記》裏的“指鹿為馬”。
話説當年秦始皇死後,宦官趙高掌握了實權,有一次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頭鹿,説:“陛下,獻給您一匹馬。”秦二世當然莫名其妙,説它明明是鹿。但是當時在場的大臣都不敢得罪趙高,就説:“這的確是一匹馬,不是鹿。”
看到了這個故事的日本人,回去以後就嘲笑那些馬和鹿都分不清的人,叫他們“馬鹿”,意思是“大笨蛋、傻子”。所以“八嘎”一詞還是從我們中國學去的。
第2部分“呀路”,翻譯過來是“野郎”,這就更好理解了,“鄉野裏的人”,意思指對方沒有教養。用來表示日本人的輕蔑態度,對敵人和對手喊“呀路”就是看不起你、厭惡你。
所以在抗戰中,許多日軍都會大聲對着我們喊“八嘎呀路”,一方面在罵我們蠢笨,另一方面在表達他們看不起我們,不把對方放在眼裏,可以説是傲慢至極,難怪他們經常昂着頭説“八嘎呀路”。
日本當年不過是來朝貢中國的“小弟”,卻在翻身之後如此對待於他們有大恩的中國,實在讓人不齒。今天的中國國力強盛,再也不需要受日本的欺辱,勿忘歷史,我們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