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吵架,寶媽總拿孩子當“出氣筒”,這像極了“踢貓效應”
“小言”是一個全職寶媽,老公平時上班,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夫妻二人都很愛孩子,但是老公是個急脾氣,每次孩子不舒服或者哭鬧的時候,他就對“小言”發脾氣,埋怨她連孩子都帶不好。
當着孩子的面,“小言”有時候顧及孩子不想和老公吵架,但是有時候實在忍不住。她感覺自己每天看孩子也很累,老公卻從來不知道體諒人,什麼事都埋怨她,有一樣做不好就嘮叨沒完。現在她有點受不了了,帶孩子也越來越沒有耐心,經常對孩子無故發火,拿孩子當“出氣筒”。
這天,一歲多的孩子很淘氣,怎麼説也不聽話,寶媽“小言”氣得打了孩子,孩子哭得很傷心,她也很心疼。但是,心情很煩,她也沒有心情哄孩子。事後,“小言”很後悔,真想改改,可是總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踢貓效應”是一種泄憤連鎖反應,原版故事是這樣的: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裏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人之間的泄憤連鎖反應可長可短,影響到的人可多可少,可以從一個公司的最高層延續到最底層,再從最底層延續到其家庭中,也可以僅在家庭中產生和延續,而金字塔底端最弱小的元素,因為無從發泄,則成為最終的也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所以,整天對老婆吆五喝六的丈夫,他可能不會知道,因為他無法有效控制情緒、正確對待錯誤,最終受傷害的是他最愛的孩子。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人難免會有一些不如意,會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變得容易煩惱、憤怒。
人處在壞情緒中,潛意識會對下屬或者弱小羣體發泄,讓他們充當“出氣筒”。在家庭中,最弱小、最不會反擊的孩子,則首當其衝。
年齡小的孩子,犯錯在所難免,有時候即使沒有犯錯,也可能在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淪為“出氣筒”,承受無名火。如果家長無法有效控制和排解壞情緒,被壞情緒衝昏了頭腦,可能孩子僅僅吃飯慢了一點,也被你劈頭蓋臉的教訓,孩子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處於沒錯也挨訓,有錯後果更嚴重的境地。
孩子無故挨批,會感到非常委屈和自卑,他們相較於大人來説更不懂如何排解情緒,造成正常心理扭曲,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所以,家長要有效控制情緒,別總拿孩子當“出氣筒”了。要避免對孩子發無名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別把壞情緒帶回家
無論是工作上的壓力,還是在外面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家長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在進入家門的那一刻,讓自己儘量拋開煩惱,迴歸家庭。
2.夫妻吵架後不適合教育孩子
夫妻儘量別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把吵架帶來的壞脾氣轉移到孩子身上。如果控制不住自己,吵架後心情沒有平復時,別去教育孩子。因為此時你看啥都不順,更容易對孩子發無名火。
3.教育孩子要就事論事
家長不要因為心情不好而放大孩子的錯誤,教育孩子要就事論事,不要拿孩子當出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