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公眾希望“蝸牛獎”全國推廣的深意
原標題:【社評】讀懂公眾希望“蝸牛獎”全國推廣的深意
“蝸牛獎”的含金量還可以更高一些,比如,配套後續的懲處辦法,將“獲獎者”與其今後的考核評優等掛鈎;進一步暢通公眾的舉報、投訴渠道;懲罰“蝸牛”的同時鼓勵“奔跑者”“有為者”,等等。
近日,浙江縉雲縣召開了一場沒有掌聲的頒獎禮,縣水利局水政科與舒寧醫院遷建項目專人專班攻堅組被頒發作風建設“蝸牛獎”,獲獎原因一言以蔽之,相關工作進度緩慢,效率太低。對此,人們紛紛拍手叫好,表示“應該全國推廣”。
“蝸牛獎”不是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縉雲縣的蝸牛獎是2018年設立的,在此之前,2016年1月,江蘇泰州便設立了“蝸牛獎”。2019年,浙江省嵊州市、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也加入了評定“蝸牛獎”的行列。
此番“頒獎”獲得一致贊同,人們期待着全國其他地方也能“照方抓藥”,這背後有何深意?
首先,這是對地方政府頒發“蝸牛獎”的肯定。通常而言,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有行政上的隸屬關係,上級對下級有領導、指導、監督等職責和權限,這些職責多數時候能夠得到較好地履行,但有些時候也會出現上下級之間“穿一條褲子”,上級包庇、縱容下級的情況。所以,此番給下級機關和單位頒發“蝸牛獎”,讓公眾看到了,地方政府能夠正視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狀態和效率,對落後者、效率低下者,不客氣、不袒護,該罰就罰,並且要以一種公之於眾、廣而告之的方式“高調”處理,讓相關部門和人員紅紅臉、出出汗,嚐到一種如芒在背、顏面掃地的滋味。並且這種手段和方式是常態化的,不是心血來潮、偶爾為之。如此“高光”時刻對任何人來説都是一種壓力和恥辱,無論如何,誰都不會想要下一次。如此動真格地向懶政和不作為“開刀”,表明立場,敦促整改,正是公眾期待看到的。
其次,這是對一些職能部門“蝸牛”行為的不滿。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與公眾生活、權益密切相關的職能部門,其工作效率、狀態飽受詬病——報銷醫藥費,從申請到錢入賬可能需要幾個月;路燈壞了、網絡斷了、井蓋沒了,維修、更換遙遙無期;違章建築久拖不拆,後續遷建工程無法推進;職能部門門户網站長期不更新,不是“維護中”就是“建設中”……對類似情況,百姓除了生氣、堵心之外,並無太多辦法。當看到有職能部門和單位因為“蝸牛”行為而“獲獎”,整改到位才能“摘帽”時,公眾心中的不滿和抱怨得到了一些紓解。
更重要的是,這表達了公眾對相關地方和部門轉變職能作風、提高工作效能的迫切期待。無論是“放管服”改革,還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都對職能部門、基層公職人員的工作態度、作風、能力、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戰。一些部門和人員曾經的“舒適區”或許正是公眾的“不適區”“吐槽區”。如今,儘管諸多地方都在為“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提高社會治理效能的工作而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諸如刁難羣眾、辦事拖沓等情況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所以公眾期待,“蝸牛獎”能夠在全國推廣,把每一個職能部門、每一個工作人員納入其中,形成更有力的震懾、敦促和倒逼,讓懶政怠政者無所遁形,讓相關“獲獎者”知恥而後勇。
一些網友的評論頗為犀利——“建議增加‘兇巴巴惡龍獎’‘不耐煩暴躁雞獎’‘來回踢皮球海豚獎’”,某種角度上説,每個職能部門都該好好照照鏡子,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患有令公眾厭煩的“機關病”“作風病”。
進而言之,“蝸牛獎”的含金量還可以更高一些,比如,配套後續的懲處辦法,將“獲獎者”與其今後的考核評優等掛鈎;進一步暢通公眾的舉報、投訴渠道;懲罰“蝸牛”的同時鼓勵“奔跑者”“有為者”,等等。
人們期待“蝸牛獎”的推廣,更盼望這個獎項早日頒不出去——那某種程度上意味着我們的社會治理效能邁上了更高的、令公眾滿意的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