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亞10月3日電 題:99分的中國“深海勇士”怎樣煉成?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中國“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3日搭船返航三亞港。這位已在中國南海航行49日並圓滿完成全部海上試驗任務的“深海勇士”,首次公開露面。
10月3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試驗隊在中國南海完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全部海上試驗。中新社記者 張素 攝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屬於國家重大研製任務,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為其打出99.19分。記者採訪此間專家,解讀“高分勇士”怎樣煉成。
顏值:唇紅齒白
乍見“深海勇士”號,上紅下白,顏色鮮豔,“身材”頗為敦實。“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長逾8米、寬達3米、高逾3米,重約22噸――“深海勇士”號有過之而無不及。
人有五臟六腑。“深海勇士”也有6個分系統,即總體系統、結構系統、機械系統、電氣系統、控制系統和聲學系統。鈦合金載人艙一改俄羅斯等國使用的瓜瓣焊接技術,而是鈦合金板材整體半球衝壓成型。
試驗時,“深海勇士”號依靠A形架等水面支持系統穩穩“下海”,安全潛行。即便潛到不見天日的海底,它依然耳聰目明。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説,水下燈光配置滿足可視區的照明,借用水下攝像機和照相機拍攝到大量高清視頻和照片。
“深海勇士”號還有一雙靈巧的機械手,這次海試期間抓取了39個生物,在海底放置了3個標誌物。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是國家“十二五”863計劃的重大研製任務,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02所牽頭、國內94家單位共同參與。圖為8月中旬,“探索一號”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中新社記者 張素 攝
實力:國際創新
想要征服驚濤駭浪,“深海勇士”號以實力説話。一組數據為例:自2017年8月16日從三亞港啓航以來,“深海勇士”號在34天有效時間內下潛28次,水中試驗總時長139小時13分鐘,4次下潛達到4500米。
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統計稱,海試團隊在下潛次數上超額完成海試大綱要求的22%,水中時間超額71%,在累計下潛深度上超額156%。
“通過一次次試驗,‘深海勇士’號的狀態越來越好。”胡震説,後期平均下潛上浮速度達到每分鐘50米,為潛水器海底作業贏得寶貴時間。
海試領隊劉心成特別介紹了水聲通信,即在海底4500米實現圖像、數據、文字、語音等信息的高速傳輸。從海底把清晰圖像傳回指揮部和試航員,此前國際上僅有美國“新阿爾文”號能夠做到。
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丁抗説,“深海勇士”號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千米深度下的應急浮標釋放。
科學家們並不避諱“深海勇士”號海試期間共發生的25個故障和異常問題,他們説“海試的目的就在於暴露問題”。結果表明,沒有發生嚴重級別的故障,對發生的一般和輕微級別的故障能迅速定位、及時排除。
10月3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試驗隊在中國南海完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全部海上試驗任務後,返航三亞港。 駱雲飛 攝
未來:迎接挑戰
要問“深海勇士”號何以順利“出關”,首先源於國內94家單位8年間持續協同攻關,很多技術在實驗室或水池裏已得到充分驗證。
其二是擁有一支強有力的載人深潛試驗隊,包括19個企事業單位的112名隊員和“探索一號”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中國海監2168”警戒船,其中骨幹力量均有“蛟龍”號實戰經驗。
其三是得益於中國近年來對深海領域整體加大支持力度。隨着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激勵着深海科技向前發展,科研成果呈現“井噴”態勢。
科學家們也清楚地意識到,現在還不是“深海勇士”號驕傲自滿的時候。美國“新阿爾文”號從其結束第一階段海試獲得應用許可到今年6月共執行了254個應用潛次,平均每年72次。
“最後的裁決將是載人潛水器海試後那幾年的實際應用情況。”丁抗説,“深海勇士”號最終要在國際上立足,還需迎接新的挑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