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非“小事” 小事不“小視”

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車輛停放規範有序,節能路燈照亮出行路……這是一條整改後的背街小巷。這條背街小巷就是無錫市經濟開發區南苑路。就在三個月前,由於缺乏有效管理,這條小巷幾乎成了停車場。家住附近的居民抱怨道:“每次上下班高峯時段,明明只有幾分鐘的路程,往往要堵上很長時間,這條巷子就像‘一鍋粥’,開也開不進,出也出不去。”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社區以“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依託“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台,邀請居民代表、樓組長、交警及城管部門、物業公司負責人等召開居民議事協商會議,傾聽來自各方的不同聲音,開展綜合整治。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每天都能從新聞裏看到各地黨員幹部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特別是把“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廣泛收集民情民意,認真找準查實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用實際行動解決羣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來治國者,寧不忘漁樵。令人關注和欣喜的一個好現象是,在“我為羣眾辦實事”過程中,各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並沒有一味追求有重大影響、有轟動效應的能夠引起上級重視或媒體關注的大事,而是從羣眾身邊“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小事做起。羣眾利益無小事,一點一滴見初心。對羣眾來説,他們遇到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從羣眾需求入手,把羣眾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滿意,切實解決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這樣才能搭建起黨羣幹羣之間的“連心橋”,才能凝聚起人民羣眾的強大力量。

越是權力大,越要把人民放在心中;越是職位高,越要有如履薄冰的敬畏。關心解決好這些民生“小事”折射出為政之德,也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大智慧、大情懷。毛澤東同志曾這樣要求全黨:“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羣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羣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羣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是決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夙願成功與否的根本因素,黨員幹部尤其要明白這個道理。羣眾利益無小事,小事連民心、小事連大局、小事顯黨心,只有把羣眾當親人,羣眾才會把幹部當親人;只有把羣眾放在心上,羣眾才會把幹部放在心上。從這個意義上説,羣眾關心的“小事”,就應該成為領導幹部着力解決的“大事”。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小事”雖小,意義重大。通過一件件小事,老百姓看到了一名黨員幹部的作風,認識到一個政黨的執政理念。

人人都有追夢的權利,也都是夢想的築造者,個人的前途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而每一個人的奮鬥努力,都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一切為了人民,我們黨的夢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因此,在昇華初心、踐行使命中,廣大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困難事、羣眾煩心事,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不斷提升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小事非“小事”,小事不“小視”,值得提倡和點贊。

(作者:陳銀健,系基層紀檢幹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2 字。

轉載請註明: 小事非“小事” 小事不“小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