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社會組織緣何大量存在 民政部回應:並非登記門檻高 公眾應辨別“李逵”和“李鬼”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3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亦君 焦敏龍)日前,民政部等22家中央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剷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 淨化社會組織生態空間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今天,民政部負責人詳細解讀了《通知》,並解析了非法社會組織大量存在的原因、以及現存非法社會組織的特點。

  《通知》為打擊非法社會組織找準了“七寸”

  “非法社會組織‘神出鬼沒’,但其並非‘不食人間煙火’,非常需要宣傳渠道、活動場所、資金來源、網絡營銷平台及各色人等的‘捧場’,離開這些條件的支持,非法社會組織將無法存活。”這位負責人指出,非法社會組織是指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的組織,以及被撤銷登記或吊銷登記證書後繼續以社會組織名義活動的組織,還包括籌備期間開展籌備以外活動的組織。

  《通知》以列舉的方式提出“六不得一提高”的倡導性要求和禁止性規範,且一一對應處理措施,“六不得”包括: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不得與非法社會組織有任何勾連或合作;黨員幹部不得參與非法社會組織活動;新聞媒體不得宣傳報道非法社會組織活動;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和場所不得為非法社會組織提供活動便利;互聯網企業不得為非法社會組織提供任何線上活動便利;金融機構不得為非法社會組織活動提供便利;“一提高”指提高非法社會組織的違法成本。

  《通知》對“六不得一提高”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例如,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一旦與非法社會組織勾連開展活動或為其活動提供便利、將非法社會組織接受為分支或下屬機構等,民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及相關主管部門不僅將依法依規依職責進行處罰,而且會公告其處罰信息,包括其業務主管單位以及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等,還會將其納入社會組織活動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這位負責人表示,《通知》開宗明義,以剷除非法社會組織賴以生存的土壤為着眼點,找準了非法社會組織的“七寸”,“六不得一提高”是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的精準武器。

  “只要‘六不得’中涉及的單位、個人都自覺抵制非法社會組織,非法社會組織必將因‘缺氧’而慢慢死亡。”這位負責人説。

  非法社會組織經常用五種手法迷惑公眾

  “許多非法社會組織非常狡猾,絞盡腦汁用各種方式讓人信任其‘真實性’和‘權威性’。”這位負責人介紹了五種非法社會組織迷惑公眾的主要手法:名稱使人真假難辨,很多往往冠以“中國”“中華”“全國”“世界”等名頭,有的在名稱上與合法登記的全國性社會組織僅一字之差,網頁宣傳上抄襲合法社會組織的官網內容,使得社會公眾難辨真假;活動領域“蹭熱點”,善於打“擦邊球”,往往跟風“軍民融合”“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熱點,吸引眼球;組織形式 “品種繁多”,有的以“協會”“促進會”“聯合會”“基金會”等傳統社會組織形式活動;有的以“委員會”“發展局”“中心”等類似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組織形式活動,令人防不勝防;包裝宣傳“高大上”,有些特意在黨政機關辦公地附近或附屬場所租用辦公場地,有的拉攏一些退休黨政幹部或社會名人“站台”“代言”,有的找各種媒體為自己進行宣傳“貼金”,用各種手法增加其“可信度”;用合法外衣做掩護,有的千方百計“投靠”到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下,變身為分支機構;有的與合法社會組織共同開展活動;有的想方設法成為事業單位的下設機構,魚目混珠。

  民政部今年2月曾公佈首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這位負責人表示,這會使越來越多的羣眾認識到非法社會組織的危害性,讓非法社會組織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公佈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是藉助社會力量儘快弄清情況、給予有力打擊的重要一環。許多事例證明,一些非法社會組織在名單公開後迫於輿論、法律、道德等多方面壓力,有的作鳥獸散,也有的收手不幹了。

  非法社會組織大量存在並非登記門檻高

  有説法認為“非法社會組織之所以大量存在,原因之一是目前社會組織登記門檻高、登記困難”,對此,這位負責人認為,這種説法不成立、不符合事實。

  這位負責人介紹了一組數據:建國初期,全國性社團只有44個。1965年全國性社團接近100個、地方性社團6000個左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性社團1600多個,地方性社團發展到近20萬個。黨的十八大前夕,全國登記的社會組織達46.2萬個。截至目前,全國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已超過90萬個。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解釋説,從數據來看,我國社會組織的規模整體穩步增長擴大,近幾年正從“數量增長”轉向“質量提升”,進入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的高質量發展期。全國性社會組織和地方性社會組織已遍佈所有行業和各個領域,成立理應更嚴格些,門檻也理應比地方性和基層社會組織高些、嚴些,必須具備行業代表性和會員廣泛性,“三、五個人一發起就想成立一家全國性社會組織,早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了”。

  “從社會組織的層級看,成立地方性特別是市、縣層面的社會組織的難度小於成立省級層面和全國性的社會組織,現實情況是,近年來,我國地方和基層社會組織的增長率遠遠大於全國性社會組織。”這位負責人表示。

  針對那些與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稱極為相似、令人“真假難辨”的非法社會組織,公眾如何快速甄別“李逵”和“李鬼”?《通知》給出了識別非法社會組織的方法:公眾在參加社會組織活動前,登錄“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台”或“中國社會組織動態”政務微信,通過社會組織名稱核實其是否為合法登記的組織。

  這位負責人提醒説,“凡是在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單中找不到的,就有可能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公眾不應輕信上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4 字。

轉載請註明: 非法社會組織緣何大量存在 民政部回應:並非登記門檻高 公眾應辨別“李逵”和“李鬼” - 楠木軒